漫步沈子国酒庄:长江之畔熠熠生辉

收藏        分享时间:2019/8/14 11:02:12 浏览:7051人 来源:沈子国酒庄 驻地记者:阿永
漫步沈子国酒庄:长江之畔熠熠生辉

在当今较为著名的酒庄中,葡萄酒庄占绝大多数,而在中国,白酒酒庄独树一帜。这得益于中国人对白酒的青睐,这种使用高粱等粮食作物,历经反复蒸馏而酿出的白酒,香浓味烈,后韵绵长,在时光的流转中,白酒早已和人民的生活深深地交融在一起。

泸州自古喜白酒,一句“风过泸州带酒香”,道出了酒城泸州的白酒情愫。自汉代以来,泸州酿酒、饮酒就很盛行,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曾经盛赞“江阳酒有余”,由此可知泸酒的兴盛。泸酒的生产形式不拘,小到方寸作坊,大到万亩酒庄,酒好,就不怕巷子深。而酒庄始于好酒,好酒成就酒庄,在中国沈酒走向世界的进程中,“沈子国酒庄”这五个大字,也正在以惊人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向世界展示中国白酒酒庄的魅力。

沈子国酒庄和自然共生

在北纬28到30度之间,有一个自然秘境,从这里走出来的白酒,品质独特,享誉世界,这就是世界白酒带--中国白酒金三角。而中国白酒酒庄中的典范——沈子国酒庄就坐落于这里。

沈子国酒庄不仅是一个酿酒基地,更是一个旅游景区,它位于中国酒城泸州的长江之滨,地处世界级白酒产业基地、中国白酒核心产区、名酒金三角、泸州核心区。长江、沱江、赤水河三江环绕,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森林覆盖率达到50.4%,生态环境保留完好,是休闲娱乐、学习酒文化及各类摄影的绝佳胜地。

沈子国酒庄的独特,在于庄内拥有的天然地下藏酒洞,这种丹霞地貌中特有的天然溶洞,自然融通、静谧清凉,可以极好的保存酒的品质,庄内藏万吨老酒,常年恒温恒湿。“酒是沉的香”,通过窖藏,绵绵的酒香挥之不去,令人如痴如醉。在这里生产的每一瓶中国沈酒,都要经过七年以上的窖藏,才能达到品质标准。

历史和文化的共同积淀

早在3000年前,沈子国酒就诞生于华夏大地,厚重的历史让沈子国酒庄充满了人文气息,流传了上千年的酒香韵味绵长。2011年,沈鸿林从祖辈手中接过槽坊,改名为沈子国酒庄,并且按照明清时期酒庄原有样貌,进行重建。

沈子国酒庄景区是艺术与酒文化完美交融的中国典范,以古色古香的酒庄艺术、酒庄文化为载体,向世人尽情展示中国白酒匠心精神及世守勿替的百世传承。走进沈子国酒庄,苍劲淳厚的古朴之风扑面而来,典型的深宅大院、传统的朱门高墙,郁郁葱葱的树木,仿佛都在诉说着这座酒庄厚重的历史和文化。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喜爱将酒注入诗词行间。沈子国酒庄内珍藏着众多名家笔墨,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会长尹汉胤曾在参观沈子国酒庄时,挥笔写下:“沈坊赖家同发生,风过漕溪飘酒香”的佳句。

沈子国酒庄内建有我国第一家为沈子国酒历史文化和国际酿酒大师建造的酒文化博物馆,馆内藏有赖高淮先生的各类著作论文手稿,以及沈子国的各色酒器,生动地展示了沈氏族人的酿酒智慧,和对白酒品质的不懈追求。

加快产业融合,开创白酒酒庄新典范

沈子国酒庄现由国宝级酒界泰斗赖高淮大师的掌门弟子、中国副食流通协会酒类专委会名誉会长沈鸿林和赖高淮的8名入室弟子团队经营,中国白酒十三香——“沉香型”白酒就是从这里走入千家万户。

沈子国酒庄在加快酒品创新的同时,立足于酒庄建设,大力推动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2019年6月,沈子国酒庄以15万余票,总票数第二的成绩,荣获首届“中国名酒庄”荣誉;同时,第一届、第二届中国“酒大腕”文化艺术节均在沈子国酒庄隆重举行。

穿越千年的酒香,在这片土地上萦绕,从古代到现代,沈子国酒庄始终肩负传承中国酒文化的使命,力图将白酒的生产创新和酒庄的产业建设结合起来,打造集酒品酿造,生态旅游,文化传播为一体的复合型白酒酒庄。2018年,沈子国酒庄已经正式启动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项目。

一酒一庄,杯酌之间,沈子国酒庄欣欣向荣,蓬勃发展。未来,沈子国酒庄将继续前行,向世界展示中国白酒酒庄之美。(杨琳)

上一篇:中国沈酒庄酒香飘世界 一杯酒一个酒庄一个梦想
下一篇:【支云‖中酒展】支云酒是专业级酱酒,也是匠心精神的体现

评论
0条评论 登录 | 注册 |

最新评论
相关资讯
今日热闻
活动公告
糖酒会

酒志网客服热线:13949020132 老酒回收联系:13462399009  QQ群:酒志网会员交流群 酒水代理交流群
酒志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2024 备案号:豫ICP备16020934号-2 ICP证:豫B2-20213045
中国酒志网集名酒收藏,老酒回收投资交易及白酒文化知识门户网,提供国内最全的酒类资讯及陈年老酒和名酒收藏价格查询
提供专业的陈年老酒及老酒在线拍卖交易和免费真伪鉴定服务,汇聚国内一线白酒品牌。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假酒.过期酒.劣质酒等产品信息  


新浪微博

安卓客户端

豫公网安备 41070202000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