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 酒厂文化
酒文化内涵
酿酒文化

  茅台酒是世界三大名酒之一,已有800多年的历史。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奖状。建国后,茅台酒又多次获奖,远销世界各地,被誉为世界名酒、“祖国之光”。

  酿制茅台酒的用水主要是赤水河的水,赤水河水质好,用这种入口微甜、无溶解杂质的水经过蒸馏酿出的酒特别甘美。故清代诗人曾有“集灵泉于一身,汇秀水东下”的咏句赞美赤水河。

  茅台镇还具有极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它位于贵州高原最低点的盆地,海拔仅440米,远离高原气流,终日云雾密集。夏日持续35~39℃的高温期长达5个月,一年有大半时间笼罩在闷热、潮湿的雨雾之中。这种特殊气候、水质、土壤条件,对于酒料的发酵、熟化非常有利,同时也部分地对茅台酒中香气成分的微生物产生、精化、增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如果离开这里的特殊气候条件,酒中的有些香气成分就根本无法产生,酒的味道也就欠缺了。这就是为什么长期以来,茅台镇周围地区或全国部分酱香型酒的厂家极力仿制茅台酒,而不得成功的道理。茅台酒的传统制作方法,只有在茅台镇这块方圆不大的地方去做,才能造出这精美绝伦的好酒。

  茅台酒的酒窖建设也颇有讲究。从窖址选地、窖区走向、空间高度,到窖内温湿度控制、透气性能,以及酒瓮的形式、容量、瓮口泥封的技术等,都极为严格。这些都是关系到成品酒的再熟化、香气纯度再提高的关键。酒窖里每天要有人检查,开关透气孔,控制温湿度。据说连看守酒窖的人也必须衣着洁净,人品端正,不得在窖内污言秽语,起哄打闹,否则将影响酒的质量。当然,人的一般衣着言行与酒的质量无必然联系,这只不过反映了人们对茅台酒的敬重、崇尚之情和鼓励做好人、制好酒的良好愿望罢了。

  茅台酒的酿制技术被称作“千古一绝”。茅台酒有不同于其他酒的整个生产工艺,生产周期7个月。蒸出的酒入库贮存4年以上,再与贮存20年、10年、8年、5年、30年、40年的陈酿酒混合勾兑,最后经过化验、品尝,再装瓶出厂销售。

  装茅台酒用的酒瓶,最初是用本地生产的缸瓮,从清朝咸丰年间起,改用底小、口小、肚大的陶质坛形酒瓶,按现在说有装0.5公斤、1公斤和1.5公斤的型号。后曾一度改为微扁长方形酒瓶。1915年以后,改用圆柱形、体小嘴长的黄色陶质釉瓶。建国后,才改为白色陶瓷瓶和现在人们见到的乳白色避光玻璃瓶,古色古香,朴实大方。

商标

  茅台酒的商标,最初用木刻印刷,只是在一个花瓣形的图案内,书写“贵州省茅台酒”几个楷书字样而已。后来才改为连史纸铅印。商标定名:成义酒房为“双德牌”,荣和酒房为“麦穗牌”,恒实酒房为“山鹰牌”。1952年统改为“工农牌”。1954年后,分为内销和外销两种商标:内销为“金轮牌”(又名“工农牌”),外销为“飞仙牌”。文革时期曾一度改为“葵花牌”,旋又恢复“金轮牌”、“飞仙牌”,一直沿用至今。

全国评酒会

  茅台酒的高质量多年保持不变。全国评酒会对贵州茅台酒的风格作了“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的概括。它的香气成分达110多种,饮后的空杯,长时间余香不散。有人赞美它有“风味隔壁三家醉,雨后开瓶十里芳”的魅力。茅台酒香而不艳,它在酿制过程中从不加半点香料,香气成分全是在反复发酵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它的酒度一直稳定在52°~54°之间,曾长期是全国名白酒中度数最低的。在调配时,从不加一滴水,都是以酒勾酒。他还说,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上,帮助他成功的有“两台”:一台是指茅台酒,另一台是指当时在那里放映的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会议期间,周总理用此酒此片招待了参加会议的外国首脑和使团。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盛赞“茅台酒能治百病”。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誉称茅台酒是“美酒”。广大群众、港澳同胞和旅居海外的侨胞把茅台酒作为馈赠亲友的佳品,将它视为“国酒”、“外交酒”和礼品酒。

酒文化特色
绿色茅台

  茅台酒是目前中国白酒行业为数不多的几个已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产品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绿色的酿造环境,以及与众不同的绿色的传统酿造工艺。以此为基础,不但对其内在品质,而且对外在包装质量等方方面面,我们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须从原材料开始,每一个环节都确保无公害、无污染、无毒,坚持不懈地、严格地向国际环保食品的标准看齐。 如今,茅台集团已通过了有机食品认证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这就使得茅台酒及其系列产品更加符合广大消费者“绿色、环保、健康、自然”的消费趋势和要求。

人文茅台

  茅台地区有2000多年的酿酒历史,早在司马迁《史记》中就有记载,明清之际,作为重要航运码头,又呈现出“秦商聚茅台,蜀盐走贵州”的盛况。1915年,茅台酒一举夺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留下一段“怒掷酒瓶震国威”的传奇,从此跻身世界名酒行业;新中国成立后,更因它在我国政治、外交生活中发挥了特殊作用而佳话不断, 当之无愧地被誉为“国酒”。可以说,每一个细小的“侧面”都有着动人的历史故事,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积淀与人文价值。建国50周年之际,茅台酒因其淳厚的历史及文化内涵,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永久收藏。成为中华“文化酒”的杰出代表。

科技茅台

  茅台酒属于传统产品,但茅台集团历来重视科技进步。已拥有成立数十年的白酒科研所、技术中心,以及中国白酒界一流的(包括诸多国家、省评酒委员会委员)科研队伍。未来的茅台酒,工艺的科技含量要进一步加大,勾兑技术等要进一步提高。无论是产品本身,还是包装材料、防伪等,都应该广泛采用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使产品无论内在外在都成为浓缩高科技的结晶,做到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统一。让人一拿起、一打开就感到高科技的魅力扑面而来,有着美的享受。

藏酒文化
古时酒类收藏

  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曾载:“宛左右以蒲桃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年不败”,可见中国藏酒历史悠久。元朝胡义熙的《藏酒注》还描述藏酒饮用之时,入口清冽清香直人肺腑。明清时期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繁荣,官、私藏酒更是风靡。目前,经考古发掘出的世界上最久的古酒,是30年前出土的中山国一位诸侯王陵墓中的两种古酒,这些酒自酿造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依然酒香浓郁、清澈透明。

现代藏酒

  到了现代,因为茅台酒的重要地位,加之国宴又设此酒,很多人家中藏有茅台酒,但因他们并非全数饮酒,众多的茅台酒被保存下来未能饮用,以致兴旺了如今茅台酒收藏市场。1999年10月底,中国历史博物馆为一瓶50年的茅台酒举行了隆重的收藏仪式,此前该馆大门从未向白酒打开过。2004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国酒茅台十大青铜器酒”。事实上,茅台酒的价值已经不止是单一饮用,其文化的绵延,更让茅台酒成为收藏界的新宠。

茅台酒收藏兴起

  中国的茅台酒收藏大致兴起于2000年左右,2004年10月29日晚,在上海世贸商城的“东方福善夜——东方模特大赛颁奖晚会暨上海时装周”闭幕式上,一瓶“葵花牌”茅台酒以10万元拍卖成交。2007年5月20日,世界名酒珍品拍卖会在深圳大中华喜来登酒店举行,起拍价为8.8万元人民币的1997年“纪念香港回归“茅台酒,最终以远高于起拍价的18万元的价格被买家拍得。2007年12月19日,在贵阳大剧院的国酒茅台慈善拍卖会上,一瓶1957年产的茅台酒以138万元人民币拍出,1997年“纪念香港回归”茅台酒以25万元人民币拍出,1 966年产茅台酒以80万元人民币拍出。2010年5月26日,北京国酒茅台文化研究会拍卖会上,一瓶1963年产的茅台以109万成交。2010年6月10日,在歌德拍卖举办于北京昆仑饭店的中国名酒专场拍卖会上,一瓶1959年产的“五星牌”茅台酒以103.04万元成交。2010年6月21日,长风拍卖公司在北京举办了“贵水琼浆——国酒茅台陈酿”专场拍卖会,两瓶250克的小瓶包装的“葵花牌”茅台酒以63.84方元的高价被拍出。2011年4月10日,一瓶“汉帝”茅台酒在贵阳被拍出了890万元。创造了茅台酒拍卖成交价的最高纪录。至此国内外各大拍卖公司基本全部举办了茅台酒专场拍卖会.并以近10亿元的年度成交额展现了中国酒文化的无穷魅力。
  可以肯定的是,茅台酒适合任何人收藏,只要你具备了正确的眼光和端正的心态,单从升值率来说,其升值速度与空间远超市场其他拍品(特殊的字画和瓷杂类拍品除外),且投资资金占用率较小。众多80后和90后都在尝试茅台酒收藏,一方面投资的回报率可能会超过股票或银行金融投资.更可以以此来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唯美茅台
醉语

夜晚的空瓶子

静静地望去

三月的春光,醇得

没喝就醉

摸着一片太阳

此时不用杯

却早把日子酿得

满堂生晖

没有你的夜晚

掂起一些怀念,让隔壁的大爷

说一些故事,那故事里没你

可我分明感到你存在的每一寸空间

这时,空空的瓶

用古色古香的色彩

把我的夜晚点亮

我知道,你关切的目光

早已蓬勃得像一株风中的矢车菊

孤独也许是一杯酒

喝下此生的苍茫

事实上,我要预测某些夜晚

坚信你和我此生的方向

很想

很想

电视上的故事

他们都喝醉了,时间

定格在1935年的冬天

红五星嵌进那座老镇

干净得像一片绿叶

人生的那条窄巷子

对着酒碗

豁然开朗

用一把斧头一把镰刀

该割断的没有割断

该吹碎的没有砍碎

电视里的故事演得很痛

那一坛坛酒

把那一颗颗红星

养活

醉了,也指点江山

茅台镇,不再孤独

在时间与空间之外

在你饱藏春色的怀里

铮铮作响

哪怕是酒成了血液

就一路流到了今天的芳香

那就喝吧

但电视里的故事没醉

他们和我一样

对黔地的那座古镇

还有古镇里的酒

埋进许多的夜晚

等待哪一天早晨

像一顶金碧辉煌的皇冠

戴在岁月的头上

给父亲

用我一生的积攒

那里有爱或者有金钱

给你买一瓶茅台

酒不是太贵

但你知道我的心很贵

贵得就像当初你养活我的那些日子

用你一生的积攒

守望那一片青葱的麦田

买了,你就喝吧

最好不要喝醉

和一瓶酒对坐

闪亮的酒花

生动你的晚年

把过去集结成诗

或者轻抿一口

醉了无言的思念

如果有最后一次冲动

我仍然给你买一瓶茅台

你一生的念想

早已种在我的过去和今天

这瓶空前绝后的酒

你记得要喝一些

你要允许你的那双老茧重重的手

沾上几滴

洗不去的酒迹

请你记住

爱你一万年不死的心愿

并用舌尖,抵达一个真相的本质

世间最后的东西

是你那片成熟的麦田

作者:易玉林

对酒当歌

如果

如果是茅台

我会抿一小口

最多喝下一小杯

如果不是茅台

我会喝下一海碗

或者整个人生

醉了

我在一片高粱地里

睡上三个时辰

或者更多一点

流出的梦呓

打湿了一地青草

一地青草

撞坏了半个夏天

云在头上飞

高度

纯熟,把茅台镇

酿成一个瓶子

摆在世界的面前

没有打开盖子,就已醉的

足有五十多亿人

舞之歌

茅台的清冽、纯粹和诚信

带着她应有的浓度

踏出国门的那一转身

就展示了

一瞥中华文化

人生

我敬您一杯……

醉了,说出真心话

说热爱和其它


来源:《风雅茅台》    作者:河东


巴拿马诱惑(节选)

二零零四年十二月十九日上午九时。香港国际机场。波音七四七在经历漫长的等待后终于驶入跑道。伴随一声撼天动地的吼声,飞机腾空而起,刺破茫茫的海雾,冲向一片浩荡的阳光。

透过舷窗,袁仁国感觉前方一片眩光,在这片令人眩惑的光亮中,他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时而箭一样飞翔,时而又折断翅膀一般痛苦地翻转。他问坐在旁边的罗双全,罗是他的总经理助理。罗双全摇了摇头,什么也没有看见。他又问后面的周思一,周思一是他的办公室主任。周思一也摇了摇头,也什么都没有看见。

袁仁国不吱声了。他细细地揉了揉沉重的眼睛。眼睛轻松一些,那忧郁的幻影也在前面消失了。年底了,又要召开股东大会了。他昨天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不能够入睡,就琢磨董事会报告。每一年这样会那样会的,大多由秘书做文章,他发挥一下,就可以有声有色。即使来不及弄稿子,他用他诗人才有的那种秉赋,应时应景,即兴凑一个四言八句,加上超人的记忆力,也能够把一个死气沉沉的会议开得生动活泼。但董事会在股东大会上的报告,从构思到文字,哪怕再苦再累,他都要自己做。这里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激情的表演,但每一个字,他都要求掷地有声,给股东们以力量和信心。

想到这里,他嘴角禁不住撇了一下,多少带了一点自嘲。

如果可能,他真希望飞机转向,捎着他和他的战友回故乡。

一片蓝色的绸缎开始在脚下舞动。渐渐,这一块轻盈柔软的绸缎越来越沉重,并无边无际地延展出去,跟仿佛洗过的蓝天融在一起。飞机向东,毫不犹豫地扎进这浑厚饱满的蓝,来到太平洋上空。

一切都不可逆转。何况,此次美国之行,先有外交渠道疏通,后有旧金山市政当局响应,惊官动府,还有民间力量的参加,不可能说不去就不去,或者依了母亲的,推迟两个月,过了年再去。再说呢,他也抗拒不了那种诱惑,历史的诱惑,文化的诱惑。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对他而言,只是民国时期几张发黄的报纸,只是中国历史博物馆的记载,只是中国社会的一种认同。可作为一家特大型企业的掌舵人,却没有看见过自己产品当年获奖的金牌,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这都是一种遗憾。更何况获奖的过程那么传奇,而获奖的细节又那么神秘。多少年来,准确地说,还在车间当工人时,他听着那些亦真亦幻的传说,实际上就在脑子里开始演绎那个获奖的故事,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合理不合理,荒诞不荒诞,只有老天爷知道。

但这样一种演绎却是可怕的,它不但使一个人的身份属于企业,还使一个年轻的生命在文化上融入企业,大半辈子过去,他就呆在企业没有动一下窝。这之前,他也曾动过念头,去那个发生故事的地方,证实一下那个空白,结束这种演绎,但总觉得有一堵墙挡在那儿,怎么也越不过去。

一堵什么墙呢?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但今年一开春,就像阳光驱逐冬天沉沉的霾气,他一下醒豁过来,觉得解决这个问题的时机成熟了。是的,茅台酒去年突破万吨大关,终于实现共和国领袖毛泽东和周恩来当年的要求。三十多年光景,多少人憋足了劲,一直把茅台这艘古船往前推,才达到了这个光辉的顶点。

登泰山而小天下。现在,他看见了从前从来没有看见过的东西。

民族品牌是什么呢?它不可能就是一连串的数据。而在这些数据后面,还有中华民族这个巨大的内容,还有生动而又丰富的故事,由无数的人和因果关系组织起来的故事。它不仅浸透了深厚的民族文化,还熔铸了崇高的民族精神。当年北洋政府组织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展品,据可靠资料记载,重达两千吨,获取金奖的,除了茅台酒,还有其他类别、其他品种,可差不多只有茅台酒才经受住了历史的打磨越来越亮,一直走到了今天。这还不就是因为茅台有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有崇高的民族精神追求。所以,新千年、新世纪,也是新的起点,他要把这个问题解决,不能让茅台文化有一点缺失,这不是哪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简单的茅台的事情,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事情。

他要去。年近八十的老母亲拦不住他就给他用红布缝了一件汗褂,让他穿在里面保护他那凡身肉体。

“妈妈,我是一个企业的书记,共产党都是讲唯物辩证法的,可不能信这一套。”袁仁国说。

“你那个书记是你的位置和思想。”母亲说,“你的身体可是我给你的,没有身体,你那个位置站不住,你那个思想也出不来,都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你可不能跟我抛撒……”

他看着老人家苍白的头发和浑浊的眼神,忽然想到哪一位作家说过的,人越年轻越具有灵性,而人越年老,则越接近神性。

“茅台现在这样红,我还不能沾一沾光,哪样洋的土的妖魔鬼怪都不敢近我的身……”袁仁国说。

“不是我不支持你,今年是你的本命年,要推迟几天,等过了年,翻了坎,到了明年,你不要说到美国,就是到英国,我也不会啰嗦你。”老人的心目中,英国要比美国遥远,也神秘,“本命年,剑高悬,你听我的,老老实实把这个红褂褂穿在身上……”袁仁国接过了母亲为他缝的红褂褂。

出发前,袁仁国犹豫了一下,还是把这件红褂褂装进了随身携带的行李箱里。事实上,他并没有想到要穿上它。在他的整个的生命里,母亲跟红色,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他排行老二,跟老三先后几分钟,在十月一日这个红霞满天红旗招展的日子来到世界上。父亲在区委书记的岗位上,正在山里忙着,听说一胎生了两个儿子,借了乡民的一匹马,连夜就赶了回来。他几乎想也没有想,给两个双胞胎兄弟大的取名叫袁仁国,小的取名叫袁仁庆。直到他们长大成人,父亲在一年的年夜饭多喝了两杯酒,这才告诉他们说他们的名字是老天爷给取的。老天爷啊,这还有选择吗?从那时候起,袁仁国就自觉和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命运跟祖国紧紧地连在了一起。现在,他肩负使命,走出国门,这件红褂褂却意外地像路标一样给了他一种醒示,让他须臾不敢忘记母亲祖国,不敢忘记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

袁仁国很自信。他算了一下时间,美国那边参与这项工作的朋友准备得比较充分,查资料,找线索,估计不会花太多的时间,再考察一下茅台在美国的市场,加起来八九天时间差不多了。再说吧,年底了,股东大会要开了,从分红方案到董事会报告的起草,那么多事情等着他呢。这一琢磨,人还没有从香港出发,他们就买了二十八日从旧金山飞香港的返程机票。

作者:赵剑平

走近经典

毋庸讳言,这是一个过剩的、速成也速朽的时代。一切都显得过于短促、多变和难以把握。因此人们就格外渴望长久,渴望经典。于是争相恢复老字号,挂出老招牌,挖掘老古董,或者既然短命就干脆短个轰轰烈烈,急剧膨胀,贪大求全,称王称霸……

然而离经典却越来越远,经典也越来越少。

就在人们经历了几番沉浮,看惯了旗帜变幻,都以为自己已经处变不惊了,却还是惊奇地发现,经典就在身边:茅台——就是酒中的经典。

经典的茅台!

我为自己的这个认识兴奋而感动,回味在我心目中一直沉稳厚重的茅台酒,是怎样气定神闲又无可争议的就成了经典……既有意义,又有兴味。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自然的过程。经典不是刻意追求的结果,历史或曰命运,作用于天地人,自然而然,顺理成章。世界上恐怕少有一生从未喝过酒的人,我远不是酒仙、酒鬼一类的人物,却也记不得自己这大半生究竟喝过多少种酒,第一次喝某一种酒是在什么时候,有着什么样的感觉等等。奇怪的是能清清楚楚的记得第一次喝茅台的情形。

那不是个特别有意义的日子,也没有发生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件,一九六五年初夏一个极其普通的傍晚,我下班后到食堂买饭,看到小黑板上写着“茅台——四角(或两个保健菜条)一两”。我犹豫了,开始在食堂门口转圈儿,实际是在心里寻找喝茅台的理由……

在这之前我已经喝过无数次的白酒,大灌、小喝、猛饮、细酌的感觉也都体验过,但都不是茅台。那个时候我脑子里未必有什么关于名酒的概念,不知为什么就觉得喝茅台似乎是一件比较隆重的事——这或许就是茅台的神秘所在,你对它几乎还一无所知,却觉得它不同一般。

但凡能成为经典的东西,有些因素是骨子里就有的,是先天带来的一种优势和魅力。

我思想斗争的结果是决定花这四角钱。有了决定再找理由也很现成,从部队回到工厂已经安定下来,生活上了轨道,特别是和地方上的文学刊物与报纸的编辑部都联系上了,前天在日报上发表了复员后的第一篇散文,值得给自己庆贺一下。但,一两茅台放在饭盒里太少了,接到手里倒有一股香气扑鼻,情不自禁先啜了一小口。嘿,一通到底,上下全顺。赶紧端着它回宿舍,一路上酒香诱人,有自觉不见外的就要抿上一小口,等回到自己的房间饭盒里已经没有酒了。但茅台的香味还在,就着它我吃了一顿香喷喷的晚饭。

真正有机会大喝特喝茅台,是过了很长时间之后。一九八二年的秋天,赴美参加第一次中美作家会议,每餐必有茅台,甚至在会议中间休息时,有饮料,有洋酒,也有茅台,可随意喝。一开始我以为这是特为中国作家准备的,美国新闻署筹办这次会议的人,可能把我们都当成是“斗酒诗百篇”的人物了。很快我就发现,一些美国作家甚至比我们更喜欢茅台,每饭必要茅台,几杯茅台下肚,就变得轻松活跃起来,又唱又跳。比如被誉为美国“颓废派领袖”的艾伦·金斯伯格,到哪里都带着他的风琴,当茅台喝到一定的火候,就开始自拉自唱,红光满面,抖擞着大胡子,表情生动,异常可爱。

有一次他用手指敲着茅台酒的瓶子考我:“蒋先生我给你出个谜语,这个谜语三十年来没有人能猜得破。”我一看他又喝出境界来了,其实我喝的也不少,就仗着酒劲跟他对着吹:“我从三岁就开始跟老人学猜谜语,还很少有猜不中的,你出题吧。”他说:“我把一只五斤重的鸡装进了这个只能盛一斤酒的茅台瓶子,你猜是用什么工具装进去的?你又怎样把它取出来?”我一听这就是酒话,答道:“你是借着茅台酒的酒劲,茅台酒让你无所不能了,再利用语言这个工具,上下嘴唇一碰,用一句话就把鸡装了进去。我现在也是飘飘欲仙,同样也借用语言这个工具,你可看好了,我说一个‘出’字,你那只五斤重鸡就从瓶子里被我取出来了……“这不过是小孩子斗嘴的把戏,却哄得大家哈哈一笑,其实全是茅台酒的作用,它融合了气氛,软化了神经,人们变得亲近、自然、随和,很容易被逗笑,或者无缘无故地傻笑。我至今也没有打问过,美国筹办那次会议为什么要买那么多茅台酒,是不是在他们眼里茅台代表中国?通过那次的经历,让我对茅台不能不高看一眼,七天的会议,然后是一个多月的旅行,就这么顿顿茅台,竟没有一个人喝得失态过。这就是说茅台确有“国酒”的品质,不辱使命,不负众望,对得起自己的国家。

喝酒的人家里一般都会存几瓶酒,我的酒柜里始终放着一瓶茅台,当做“镇柜之宝”。这几十年里,我亲眼见证了酿酒界的春秋战国,忽而“孔府宴酒销量第一”,忽而“酒鬼酒售价最高”,忽而“秦池酒夺得标王”……但茅台酒一直占据着我的酒柜的中心位置。

我真正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茅台,是在二OO五年十月——重阳节前后正是茅台酒一年一度下料的日子,我随同几位作家走进茅台镇。终于明白:为什么茅台酒会成为经典,或许还是唯一的经典。

我们都知道,一部经典著作,必须具备一些能够使其成为经典的因素,比如思想、故事、人物、细节、叙述方式等等。茅台又何尝不是如此。先说“茅台的思想”——在我读过的关于酒的文字中,茅台酒的酿造者们对酒的阐释最为精到和别致。

他们首先给自己的酒定义为:“流淌着思想的液体”。 酒是一种伟大的发明,它不是一般的商品,而是情感的消费品,丰富并融合人的情感,作用于人的精神,激发人的想象与思维能力,增进人和人的交流。酒公平地给予每个人以快乐,酒和所有人的生活都或多或少地发生联系。 同时,酒的发展历程又总是与人文历史错综复杂地纠葛在一起,在那些历史或人生的重大时刻,无论是个体的喜怒哀乐,还是国家的政治、军事、外交,酒都是悲欢离合的现场见证,为人类的文明史凭添了许多戏剧性因素。诸如人们耳熟能详的“煮酒论英雄”、“杯酒释兵权”、“周总理与茅台酒”……

因此,酒厂如何改变市场,酒就将如何改变人们的生活。一家有理想有责任的制酒企业,必须同时也是有眼光的文化创造者和推动者,以个人的生活品质和国家文化精神的重塑为己任,精心维护好自己的品牌。这是给人带来欢乐的有意义的事情。 时至今日,酒确实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象征。茅台酒得益于茅台人这般清醒而深刻的认识,也正是茅台酒里所蕴涵的深厚强韧的文化因素,成全了这个经典的品牌。

说到“茅台酒的故事”,可以说有一个经典的开篇,气势不凡,堪称“凤头”:一九一五年二月,在美国旧金山举办“庆祝巴拿马运河通航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当时中国正内忧外患,虽有产品参展却不被重视,不能获得平等竞争的权利。到博览会接近尾声的时候,中国参展团的一名成员,愤怒而又智慧地将一瓶茅台酒掉在地上摔碎,霎时,酒香满堂,引得人们啧啧称奇,原来世间还有这么好的酒。博览会的酒评委们这才开始对茅台进行反复地品尝、鉴定和比较,最后一致评定它为世界白酒中的顶级好酒,发给“万国博览会金奖”。

一九三五年三月十六日,红军攻占贵州仁怀县的茅台镇,在这里要进行改变了中国近代史的“四渡赤水”中的第三渡。茅台镇上酒香扑鼻,熏人欲醉,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立即给部队下达指示,要保护茅台酒厂不得受到损失,责令政治部分别在茅台镇三家酿造量最大的成义、荣和、恒兴酒厂门口张贴告示,明令保护茅台。自“遵义会议”后,近两个月来红军将士马不停蹄,脚不停步,两渡赤水,连续作战,极端疲惫,先用茅台酒洗伤消炎,搓脸揉脚,竟有奇效,疲劳顿消,又能消毒镇痛、舒筋活血。喝上几口还能治疗腹泻,全身轻松。红军工兵连长王跃南,则用竹筒装酒,和毛主席、周副主席、朱老总一同畅饮……

有此一笔,茅台酒的分量有多重已无须多说,它与革命的机缘、与共和国以及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的特殊感情,更是不言自明,为以后被尊为“国酒”埋下伏笔。

果然,到一九四九年秋,新中国成立在即,已经被选为国家总理的周恩来,亲自指定茅台为开国大典的“庆典酒”。并明确茅台酒今后要作为“国宴用酒”、“国礼用酒”。

至此,茅台的“国酒”地位确立下来,以后就看茅台怎样演绎“酒”和“国”这篇大文章了。“国酒”必然关乎着国运,应该能够滋润国情、激壮国魂;当然,国家的命运也必然会影响到茅台酒的荣辱兴衰。

于是,茅台的故事便进入了高潮,堪称“猪肚”…… 一九五○年六月,爆发朝鲜战争,中朝两国军队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十六国军队,整整打了三年多,最终迫使对方坐下来在停战协议上签字。一九五四年四月,为解决停战后的朝鲜统一及印度支那的问题,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赴瑞士参加联合国召开的日内瓦会议。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国际会议,使一直不肯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国家,在事实上不得不认可中国的国际地位。

周总理表现出惊人的智慧和政治才能,以积极灵活的外交风度和魅力,引起世界瞩目,影响巨大。在中国代表团举行的招待会上,以茅台酒招待各国代表、新闻记者和国际友人,其优秀的品质一下子成了宴会上的话题。回国后,周恩来总理向党中央汇报时说,在日内瓦会议上帮助我们成功的有“两台”,一是茅台,二是戏剧片《梁山伯与祝英台》。

一九七二年中国和美国打破坚冰,建立了外交关系,从此改变了世界格局,是当代世界史上非常重要的一笔。尼克松在他的《领导者》一书中,描述了两国领导人签署“中美建交公报”后喝茅台的情景:“我们绕着宴会厅与五十多位高级官员碰杯,我注意到周恩来向每个客人祝酒时,只用嘴唇轻轻碰碰杯沿。当我和他回到自己的座位时,都拿着原来的那杯酒。坐下休息时谈到酒量,周恩来对我说,在长征途中,他曾一天喝过二十五杯茅台……流露出对往昔的眷恋,并以烈性酒推销员的眼神和口吻对我说,长征中,茅台酒被看作是包治百病的万能良药。”

尼克松描述的是当年二月二十一日发生的事情。在前一天,周恩来先以储存三十年的茅台酒招待尼克松和基辛格,席间尼克松请教周总理,听说喝白酒喝多了吸烟能点着火,可是真的?周总理开怀大笑,当场划着火柴点燃了自己杯中的茅台,冒出一绺细细的蓝色火苗。不想尼克松回国后,向他的妻子女儿显摆,一边大讲在中国经历的趣事,一边将一瓶茅台酒倒进碗里,向家人进行点火表演。但他忘记了周总理点燃的只是一杯,他要点燃的是一大碗,蓝色的火苗越烧越旺,很快将碗烧破,冒着火焰的茅台酒流满了桌面,燃起大火。

“美国第一家庭”大为惊骇,手忙脚乱地奋力扑救,幸好烧着的只是一张桌子,经过一番忙活控制住了局面。事后,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调侃说:“扑灭这场火是防止了一场国家的悲剧,否则的话,尼克松政府会提前收场。”

一九七四年,基辛格与邓小平会谈时重提这件事:“你知道吗?……你们差点烧掉白宫。”

……等等,等等。凡发生重大事件,在重要的历史时刻,都有茅台助兴。近半个多世纪来,世界政坛上的许多活跃人物,都成了“茅台故事”里的人物。有了这样一群人物,茅台又怎么可能不成为经典?

一九四五年十月十日“双十协定”签字后,毛泽东和蒋介石举杯共饮茅台;

一九四九年二月十六日,毛泽东带着茅台等贺礼,亲赴莫斯科为斯大林祝寿;

一九五七年,毛泽东、刘少奇等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以茅台宴请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

一九七三年三月,毛泽东让人打电话到茅台酒厂,送三箱一九五二年的茅台进京,一箱送金日成,两箱留中央(一九五二年的茅台第一次被评为“四大名酒”之冠)。

名将许世友一生好酒,尤其喜欢茅台,常自吹:“喝酒我从来没遇到过对手。”有时难免会逼人强喝,或让酒量不如他的人难堪。有一次和周总理赌酒,声称:“我要是喝不过总理,就给总理磕三个响头。”总理说这不行,我不会磕头。许世友好像已经赢定了,笑着说:“我哪能让总理磕头,您只要说一句话就行,许世友喝酒无敌手,一点不吹牛。”

然后,两个人就开始一瓶对一瓶地喝,喝着喝着可就有点时间了,竟是许世友从椅子上出溜到了桌子底下。周总理又给自己斟满一杯,起身说:“许司令,站起来。当兵的,活着干,死了算,砍掉脑袋不过碗大的疤,英雄喝酒,狗熊喝水,我请你喝酒连面子也不给,太不仗义了吧……”这些话都是许世友平时劝酒的常用语,今天被总理搬来教训自己,他无地自容,倒身就想磕头,被总理一把拉住……

王震评价许世友用了四个“特殊”:“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经历、特殊贡献的特殊人物。”他去世后土葬,是毛主席生前就同意的,运送棺椁的特殊通行证则由国家军委主席邓小平签发,而且用茅台陪葬——这瓶陪葬的茅台酒,又留下了一个长久的悬念,过数百年或数千年,如果有一种机缘,许司令的棺椁被发掘,那时的人们会怎样研究和评价这瓶茅台呢?

茅台的故事精彩,故事中的人物精彩,许多细节也很精彩,这才构成了经典的茅台。

“茅台人物”名单上的外国人还有: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日本天皇裕仁、德国总理科尔、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美国总统里根和克林顿、越南国家主席胡志明等。在这些巨头们乍一相对而坐时,气氛还有些拘谨,关系尚未流畅的时刻,茅台酒往往就起到了“话引子”的作用。

比如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十六日,叶利钦访华,在欢迎宴会上,江泽民以试探的口吻说:“想不想品尝一下茅台?”全世界都知道一向喜欢烈性酒的叶利钦愉快地回答:“当然可以呀!”好一个“当然可以”,这就行啦,后边说的话就接上溜了。

二00五年四月二十九日下午的“胡连会”,意犹未尽。晚上胡锦涛在中南海瀛台宴请连战,拿出茅台待客。胡锦涛以贵州茅台的故事开场,从茅台产地的独特环境,到酿酒过程的精挑细选,向宾客娓娓道来:“这种茅台酒非常特别,只能在贵州仁怀市茅台镇才能酿造出来,有人曾以同样的酒糟,拿到其他地方用同样的技术、工艺、水质制造,无论如何都无法造出与茅台相同的优异品质。因此茅台的产量非常有限,也格外珍贵……”

——这就是茅台酒的文化。

它的历史、它的故事生动有趣,有太多可以说的。当人们还不能立即进入正题、一时找不到得体而有趣的话好说的时候,就可以先说茅台,头杯见了底,话似长流水。当人们感情投合,气氛融洽的时候,为了表示亲切也可以大讲茅台……文化不是一句空话,不是你看到文化吃香,打出文化牌就有了文化。文化是长期的积淀,常常要靠历史际遇的凝塑。

所以,当前些年文化像垃圾一样遍地都是,人们张口就是文化,似乎没有一样产品不是文化的时候,中国的“酒天下”,也被文化搞乱了。但茅台厂的阵脚,却一直没乱,始终坚持着“一方水土养一方酒”的信念,清者自清。

因此,茅台“总是被模仿,从未被超越”。这就是茅台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的重要原因。别说是眼下这种市场上的乱象,就是当年在大跃进时期,毛泽东在中央“成都会议”上发出指示:“茅台酒要搞到一万吨,要保证质量。”那个年代,伟大领袖为一个酒厂下了具体指标,这是何等的压力!当时全国各行各业都在发疯似的“放卫星”,茅台酒竟然没有跟风,仍旧实事求是地照样生产原品质的茅台。此后经过了三十多年漫长的努力和改善条件,才达到了毛泽东所要求的万吨产量。

成为经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文化本来也不是以多取胜。

——而这正是茅台的文化品格。它的文化含量达到了这个境界,有资格、有自信坚持自己的品格。

酒厂我看过不少,没想到茅台一行,变成了取经之旅。“取经”这个词已经多年不用了,现在该恢复它的本义了。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经典的魅力,为酒庆幸。

茅台,液体的国歌

这世上最小的家乡,被分装。甚至

一滴水里的驿站,或归巢

这人间最迷人的情书,桃花的闪电,被陶醉一一分拣

白的雪和瓷,梅红的丝带,呵护一首诗

一阕梦

鸿鹄在血脉里的丈量,一个人的乌托邦……

谷物里提取的精灵

舌尖上的芭蕾

吻火的人

五十三座茅台镇,也不足以疏散他,内心的缱绻

茅台,液体的国歌

高粱、小麦、水里根植出的灵性音符

谱写岁月

杯盏里有更怦然的辽阔

微醺中有更旷远的愿景

风吹草低,白云就快要被羊群挤出

边境线

天高地厚

神水经过俊杰与雅士的胸襟

一次性的时光中,需要发酵的慢生活,需要

大地放歌

没有比风吹得更远的远,风里的好名声

口口相传

壮士举杯,豪情填海拔山

芙蓉醉卧,冰轮下清凌凌一阕婉转的平仄

曲水流觞

谱写新时代的梦想

没有诗歌的民族是可怕的

没有美酒的国度是凋敝的

茅台镇,蒸馏的光阴,一再擦拭1915年

王冠上万国竞相折服的荣光

茅台,液体的国歌

唱响中国

中国,飘香的名片

我不说夜色这块研磨不开的徽墨,但明月那么点大的

地方

确实已经被诗篇和杯盏挤满

我不说天地光华的仁怀与惠泽,一方飘香的名片上

确实妥善安置了我们卑微的身心

单位:神谕有限公司

姓名:化了妆的天使

通联:舌尖梦,密电码,一寸心,藏宝图

天有皓月,地有茅台

留得住人世况味,留得住绵醇乡愁

茅台,互为翅膀

留一首诗不写,只存放在心底

这是紫薇,这是海棠,这是合欢……

停一杯酒不喝,细听蛐蛐儿用小牙齿

沾月光

将别后的秋夜,磨得日渐薄凉

春天在舌尖上接力

春天在舌尖上接力

醉意,一棒接一棒,递进一座花园的芬芳

一种醇厚的力量,如祖训

贯穿一代代人线装的梦,醒世的美德

浩大的春天,有一颗叫茅台的心脏——

一台大功率的发动机

向四面八方传输,不曾勾兑半句谎言的绚烂晨光


作者:孤城



甘美之

司马迁记载的茅台酒

是多少度?武帝有没有喝醉

有没有说一会家国大事,东方就渐渐发白

太阳升起的时候,赞美茅台的文人墨客

他们可能要写

闻一闻扑鼻馨香,饮一饮甘露沁心

一旦醉了,他们摔杯子

守枯枝而待兔,举浮子而待鱼

茅香闪烁的夜晚

美人们有没有喝醉?有没有嚷着去学两次下料

九次蒸煮、八次摊晾加曲

七次取酒……唉

陈贮三年以上,美人们就老了

老得酱香突出,令人陶醉。香气扑鼻

有红,有黄,有紫,有白……五颜六色的香,的老

流光溢彩,一如她们的美人时代

香气一旦弥漫,香了岂止一个小小的茅台镇

你们香得比我大朵,那是来自劳作的力量

我被劳作的人,被金黄的谷物香醉倒

我叫着高粱、小麦、玉米、大米、糯米,它们的名字

它们是我的小亲人

叫第一声我感到绵甜顺滑,叫第二声我感到浓郁

叫第三声我感到香甜

叫第四声的时候……北斗星很亮,很大

真的,有时候我们需要知己

我轻抚高粱,高粱和我一起沉默

我轻抚玉米,玉米悄悄的开花

一个同行的人来和我说话

唉,别惹我,我已经被72度的香醉倒

一个飘香的人

我乐得如此,会一会神仙仙子何如?

看万物都萌芽出土,看百草皆去旧出新

我看我啊,一段青,一段红

满脸皆富贵,一身皆锦绣

我乳名儿就叫甘美,单名一个醉字

妃醉酒

百花亭旁,她自饮几杯太平酒

又饮几杯龙凤酒

真的醉了。其实,一颗小小的糯米就会把她醉倒

她醉倒在墙上那幅画里

我只是画中的小仕女

给她打扇、提鞋、脱凤衣、大杯伺候

还听她唠叨:恼恨李三郎,竟自把奴撇

能说什么

我只能够斟酒,斟酒,再斟酒

彼此心里都有事,却不曾谈到一句

儿女衷肠

她喜欢万千宠爱在一身

只落得冷清独自回宫去。不像我

要聚就聚,要散就散

我把人生看透十之八九

知道古往今来尽是空。只有我喜欢的大米

就长在我的床头

小麦是青衫布衣的男子,在前厅上供着

新画的几株玉米,不是看花

是为了酿酒,通宵酒、露浓笑、逍遥酒

只是那贵妃

她啊,百花亭旁朝朝暮暮

而我,饮了几杯捧金樽,听了会闲话

真个就倒头……在画里

酣呼大睡

嵇康,他的酒香比琴声大

他的酒香比琴声大

无论《广陵散》或铁锤的叮当声

他总要等酒酣耳热,才唱歌弹琴

一代名士的最后风流

聚在小序三段,大序五段

聚在酒杯里。手可提三尺铁锤

也可提瓷器酒杯

这个男人,写过《养生论》,二十年节欲,劳动

英雄至性,却走得这样的

不平和。不如学我,把天下丢开不问

曲终时,我们后退一步

来,我们来饮酒

我和他,饮下历代碑碣刻石、简牍墨迹

用觚、觯、角、爵、杯,舟盅

舌底全是酒香

寻道的人与群鸟路过这里

日薄西山,是哪位名士闻着酒香来访

你看他,将溪流,丛林

一饮而尽。忽然听得一阵长啸

就击碎了一壶老酒,拨断了一根古弦

我摇晃了一下,大地

摇晃了一下

将进酒

松声满耳,圣贤的寂寞

是玉壶的寂寞。李白在坝上喝酒

他有好多年都没有动笔写诗了

(其实,我已经把他忘了)

他像老人一般抖擞地写下一些我并不太懂的诗

他请我为他朗诵

有时候啊,我会被一首破诗咯得眼泪汪汪

有时候啊,我也会被一首破诗感动得

白日放歌

他饮过竹叶青、杜康、状元红、女儿酒

(或许,他饮过茅台酒)

他一日须倾三百杯

我一读就酒香翻动。我读一句

醉一句

某些句子背身走开,又有一些句子

醉得翻身过来。他和他的人生得意

须尽欢呀

我一个并不耐心的吟诵者

露出一张发愁的瘦脸,对着一场冬雪

五花马,一去不返

用裘皮换酒的男人,也是一具肉胎

大雪之夜,他用手哈着气

说了句

好冷,妹妹,拿酒来

茅台酒壶

茅台酒壶不幸破碎在桌边

破碎于自身一条隐隐的伤痕

破碎于忘怀的那一天

破碎于那个有月的夜晚

我寻找碎片时,试图粘合历史

使装茅台酒的酒壶重新在月下放光

想起五十年来的温情

茅台酒的欢乐和酣畅

都凝结在这些静静的瓷上

阳光从时间的裂缝穿过

敲打茅台酒壶幽幽的内壁

像敲打历史的天空悬挂的那口古钟

在沉醉的路上无意中踢到

一声瓷片像踢到茅台酒壶的胴体

感到疼痛

别把茅台酒壶底擦干

让它留一点茅台酒

如同我们的眼窝里

留一点眼泪一般

郁闷和痛苦难忍时可以

哭一哭哭一哭才轻松啊

茅台酒壶装着国酒

装着神州血脉的姿态

像一个朴拙敦厚的龙王

令人感念我打开灯

坐好再把这茅台酒慢慢地

倒出来……

酒歌从地窖的茅台坛子涌出来

酒歌从地窖的茅台坛子涌出来

绣花的瓷碗在任其溢

顺着碗沿和嘴角

浸透厚土山峦

没有人知道贵州黑土地的酒量

地自带七分醉意

水也有三成酒浆

上贵州的人,只要脚下踩响了酒歌

就有一醉,即使一口不尝

酿好酒是贵州泥土上最害羞的那一茬荞麦

在天天煨煲幸福的小锅里

这里的小锅酒都有姓氏

和悬挂在屋檐上的旧事有关

和喝茶、吃饭一样寻常

贵州人不论男女老少平时喝,喜庆时猛喝

喝得痛快了,江河只不过一仰脖

茅台酒好就动听

歌好茅台酒就更醉人

茅台酒歌的词记不住没有关系

只要贵州敞开大门,贵州就是一团火

等你有彝家的酒歌

等你有哈尼的酒歌

等你有苦聪的酒歌

等你有苗寨的酒歌

难逃恍惚,不知是喝茅台喝醉了

还是听歌听醉了

反正每一个端碗的人都在唱歌

反正每一个唱歌的人都在敬酒

这和城里的场合完全不同

一个热字了得

一个闹字了得

贵州在酒歌里浸泡了五十年了

难怪说有了这一碗茅台垫底

什么样的酒都能对付

不妨上贵州去试试,看谁不能喝

看谁能不喝?


作者:罗光科


茅台,茅台(二首)

现在,他们开始缱绻

开始游离,深入

细微的叫出声来

他们打破了沉默


他们打开了体内的珍珠和

香。他们的世界开始摇晃


啊,他们抱紧彼此的火焰


他们抱紧彼此的火焰

一点一滴地

沉静下来

扬长而去的人

无从知晓他们

将会点燃一段怎样的生活

53度

一瓶53度的茅台

仿佛一辆53匹马力的卡车


一辆53匹马力的卡车

足以运走你所有的家当


我不需要这些身外之物


请把远逝的亲人送回来

请把远游的爱情送回来

请把远方的童年送回来……


或者,载着我

风驰电掣,日夜兼程

送我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

作者:陈灼


品茅台,知中国

很难想象,像茅台这样的酒产自上海或江浙会带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当然,我知道,提出这样的问题本身,就很难让人想象。可如果你曾去过贵州,尤其是去过茅台,你就不会对我有这样的想法感到奇怪或惊讶,或许,你不仅会赞同我的想法,还会加上一句,这怎么可能?

是的,这怎么可能?

二OO七年十月二十九日,我和一些朋友应《人民文学》之请,赴茅台参加由《人民文学》杂志和茅台酒厂联合举办的第二届文化酒论坛。我与同行的郜元宝由上海出发,先乘两个多小时的飞机到重庆,在江北机场和其他人聚齐后,下午三点,按计划一起乘茅台酒厂派来的一辆中巴驱车前往茅台镇。

在离沪之前,我曾在地图上看了一下重庆到茅台之间的距离,虽然也感到不算近,但毕竟很抽象。在地图上,崇山峻岭化作一片绿色的阴影,长长的公路细若游丝,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城镇稀稀落落地点缀其间,几乎让人无所适从。而之前的飞行又让人对距离失去了应有的体验。在空中,除了能偶尔透过云雾依稀看到山川的皱褶外,同样不会让人对机翼下的大地有什么具体的感受。所以,当汽车离开重庆这座迷人的山城,开始在渝黔之间的高速公路上奔驰时,我才觉得此行刚刚开始。

实际上,这段漫长的旅程的确也是刚刚开始。尽管司机一路上驾车飞驰,路途的遥远以及所消耗的时间还是远远超出我们所有人的想象,这一行整整花了七个多小时,直到晚上十点,我们才闻到空气中飘着的那一股浓浓的酒香,在深沉的黑暗中抵达面向赤水依山而建的茅台镇。

可是,在剩下的夜晚,在梦中,我仿佛依然在继续着这段旅行,汽车在快速行驶时所发出的震颤声和呼啸声,连绵不绝的高山和大川,在我的脑海中都统统混杂在一起,犹如大海的波涛一样汹涌澎湃,无边无际,还有那像藤蔓一般在山腹中蔓延的一节节隧道里的灿烂的灯火,也像一串珍珠一样在我眼前忽明忽暗地闪烁着,这一切,都让我觉得自己犹在途中。

我生平似乎第一次突然感受到了这个昔日曾为东方巨龙的帝国的国家的浩大,它的壮阔、磅礴、厚重与庄严。而帝国这个词对我来说,好像也头一次变得如此具体,形象而实在。我想,作为一个帝国,不仅仅因为它有奢华的外表,炫目的衣饰,更重要的,也是更为根本的,还在于它有深远的腹地,坚实的肌腱和粗大的血脉。

其实我并不是头一回闻知有这一片土地存在,我父亲年轻时作为一名铁道兵,曾参与建设过川黔之间的铁路,他过去也曾与我无数次地谈论绵延其间的这一片壮丽而森严的国土。但遗憾的是,以前我只把它当成是一个老人可有可无的回忆中的小小的摆设,而从未像今天一样深深地体味到它的那种存在的分量以及它的意义。

黑格尔曾言,事物在空间形式上的量的叠加和无限,如体积的巨大,面积的广博,常让人产生崇高之感。我猜,当初我父亲在这片山川之间所感受到的那种震撼,就是这种崇高的意识,尽管天长地久之后,这种震撼业已在他心中化为温馨的记忆。但是今天,这相同的感觉却把对我来说模糊的记忆还原为那种崇高的意识。

而又有谁能想象,酿造了如此醇厚的美酒的茅台小镇,竟会潜隐在这万千深山和川谷之中。这或许正是帝国之所以为帝国的一个原因,因为,在我看来,作为帝国的一眼甘泉,茅台就应该深藏于这群峰与丘壑之间。

如果茅台酒产于上海或者江浙,我们从中能感觉到的,最多不过是上海的现代、消俏,或者是江南的明媚、婉约,但我们却感觉不到中国曾作为帝国的那种厚重和博大。而厚重和博大,当然和酒的品质有关,但却又不完全相关。我相信,即使这产于江南的茅台让它拥有和茅台本地的产品一样的口感和实质,它也无法让我们领会到我们这样一个国家的厚重与博大。因为那通往帝国腹地的漫长的旅程,所经过的博大的原野,厚重的山脉,同样必不可少。

这或许就是无论哪个国家,都把酿酒和饮酒当成一种文化,而反过来,又把自己的文化浓缩为酒的原因。

而茅台的醇厚、温润又绵长的风格,无疑让人时时想起我们中国,或者中国文化的特点。

实际上,文化从来就是具体的东西,它是有形的,可感的,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只是因为是日用,我们没有意识到而已。这就像我们通过豪饮伏特加来认识俄罗斯,轻嗅葡萄酒来揣摩法兰西一样,我觉得,要真正了解中国,也一样要从品味茅台开始。

作者:张生


茅台镇夜饮

我的心中有很多圣地,譬如丰镐、郢都、灵鹫山、延安、卢浮官等等,与它们相关联的是国家、民族、故乡、宗教、理想与艺术。作为酒徒,如果有人问我:“你的圣地在哪儿?”

我会毫不迟疑地告诉他:“茅台镇。”

正因为如此,我才产生了往茅台镇朝圣一次的想法。近些年来,我不止一次得到邀请,但总因各种缘故而未能成行。二○○七年十月末,《人民文学》组织几位作家前往茅台镇采风,执事者邀我参加。其时我正带领一个摄制组在三峡工作。经仔细调整拍摄方案,这才挤出两天时间,由宜昌飞重庆,会合诸位文友,乘上茅台酒厂派来接机的中巴,于下午三时,驶上崇山峻岭中的黔渝高速。

暮秋的天气,在黔北山中,是绵延的雨与卷舒的雾,是让花无精打采、让人怔忡迷盹的轻寒。行车七个小时,才在万山尽墨的仲夜,来到灯火阑珊的茅台镇。

因为摄制组的时间安排,第二天我必须赶回。但这么远的路程是我始料所不及。原以为黄昏时到达,可以推杯把盏品尝茅台夜宴,第二天上午还可以参观酒厂,看来这愿望要落空了。与我同来的敬泽兄知道我的心情,便让此行的组织者朱零老弟敲开我的房门。行装甫卸,我们文友数人,在交了子时之后,一起上街寻找小酒馆了。

茅台酒虽然声名远播,但茅台镇毕竟嵌在川黔交界的乱山之中,离它最近的城市遵义,也有一百二十公里。因此它不可能像重庆、成都那样把夜晚交给灯的河流、光的瀑布。它仍然同守小镇的传统,几盏睡意惺忪的路灯,偶尔的步履悠闲的行人,三两爿虽开着门但生意清淡的商铺。置身其中,我立刻感到亲切而温馨,因为我的青少年便是在这样的江南山中小镇度过,我有了回到故乡的感觉。

唯一遗憾的是,所有开着的店铺都没有茅台酒出售。询其因,得知茅台酒厂的年产量供不应求。所以,当地人并不能因地利之便,而尽兴地品尝茅台。

“不能品尝茅台酒,我们可以品茅台镇嘛。”我如此说,并非完全自嘲。潮润的空气中飘荡着的酒糟的酱香味,已是让人惬意。此时,本地作家赵剑平说:“我建议你们喝一喝镇上小酒厂酿造的散酒。其品质虽然不及茅台,但仍不失为酱香的佳酿。”敬泽兄立即应允,并立即跟着剑平兄前往打酒。我和朱零则找了一处大排档,点了几样烧烤。一会儿,敬泽拎了一只装散酒的矿泉瓶回来。一看瓶中微黄的液体——这茅台酱香型酒特有的颜色,心中立刻升起了酒兴。

在中国众多的白酒中,若给茅台定位,应允为酒中的贵族。

说它是贵族,不仅仅是它特殊的工艺、严格的酿造,更因为它酒中的品质。培养这贵族的,是茅台镇周围山中的高粱与小麦,是绕镇而流的赤水河。离开茅台镇,哪怕用同样的工艺、同样的原料,也无法酿造出茅台酒来。今天,所有的白酒,唯有茅台敢理直气壮地说:“喝出健康来。”

是夜,我们这几位文人,想到的倒不是喝出健康来,而是喝出情调来。店家送来五只一次性塑料水杯,敬泽兄全都斟满,明知道和他比酒量是以卵击石,但架不住这夜饮的诱惑,竟也暂时做起了比酒胆不比酒量的英雄。

这散酒味道委实不差,毕竟,它亦出自白酒之圣地,古人曾言:“宁要大户的丫环,不娶贫家的小姐。”窃以为指的是教养。转比于酒,则茅台镇中的散酒,放之别处,亦可称为“大家闺秀”了。

烧烤的味道不敢恭维,故我们几个人吃得少、饮得多、说得多。由酒谈到文,由文谈到人,谈到文人中的超级酒徒,从杜康、陶渊明、李白等谈到眼下这位敬泽兄的酒量无敌,不觉夜深,不觉行人更稀,不觉灯光睡意更浓,不觉朱零老弟又跑去偷偷地打回一瓶……

凌晨一点,非常酣畅地回到宾馆,兴奋之余,诌了八句:

天下茅台酒,人间味道长。

含香怜赤水,入窖酿秋光。

招饮惊陶令,飞觞悔杜康。

谪仙若到此,一醉射天狼。

在神秘的茅台

一、到茅台去

如果从首都北京出发,茅台很遥远了。现在是从省城贵阳启程,茅台也还是很遥远的。

“你没有去过茅台?”

驾驶员这样问。我乘搭的正好是一辆茅台酒厂的车。他已经知道我就出生在贵州,后来又长久在黔北居留,似乎应该有去茅台的机会。

“哦,不,还没有。”

我回答他说。这得有缘份,得等候日子的赐予。既然一个人很难到处都留下自己的足迹,终了不能去到那赤水河谷,这完全是可能的。但现在日子不是迎面走过来了?车一发动起来我们就会上路,去一瞻那引人玄想的土地。

车缓缓地在拥挤的行人和橱窗之间行驶。街头的红灯亮了,然后是绿灯。这还不能让人觉着已经上路。一个人如果只是从城市走向城市,是不会觉得遥远的。街道、橱窗、行人,你所熟悉的都在身旁。要等到你看见了连绵地展开来的田野,你才会觉着  远了,愈来愈远了……

那末,红白相间的岗亭掠过去,始终嘈杂而零乱的客车站掠过去,省城贵阳未见得会被人看作什么城市,但城市的秩序也到此为止。先生们女士们动人的容颜,连同一再渲染的冷饮厅和影剧院,都最后消失了的时候,我抬起头来,又看见了我们的土地。

哦,我们年深月久而又默不作语的黔北大地!

马达微微地轰鸣着,车轮沙沙地向前驶过去。田块连接地现出来,缓缓地展开着、旋转着,宽阔而又寂寞地。青黑的山峦远远近近的,则永远无声地佇立。于是漫无依泊的思绪便来到人的心上了。怎么说好呢?也是只是在这儿,在这一无遮掩的大地里,我们才既模糊而又直接地感觉到,那些已经留在背后的街市,正如里夫厘和霍德华所说,是人们后来为自己在这大地上建立起来的区域性的秩序。在那儿,在缤纷的尘埃里,人才显得不是天生来创造一切,而是天生来享有一切的。连绵的山野不倦地扑面而来,又从车窗前退过去,在人们最早来到这大块上的时候,山野就是这样的岑寂。人们就落在这土地上,然后活下去,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生命本来很沉重,就象正从前面的田埂上挪动过去的汉子,默默地压在肩上的挑子是很沉的。而因此田垅里庄稼才起来了,结出自己美丽的籽粒……

车还是索漠地轰响着,还没有来得及看清楚,一个乡场已经掠过去。所谓乡场,就是落在路旁的一截小街。陈旧的壁板和剥落的土墙,盖着瓦或者谷草。或许是因为山野过于严酷了,或许是因为人们始终还没有来得及,那些房屋都偏斜而灰暗。匆匆的一瞥之中,狗和娃娃一道伏在槛边。一处临街的铺板打开着,摆着烟卷和火柴,还有手帕、布带和红绿的糖块。一个小伙子敞着胸怀,愣头愣脑的。一位老人家守在房檐下,脸上的皱纹象日子一样稠密。但又都掠过去了,掠过去了,一个又一个的乡场,永远地留在那里。

然后又是田野,左边的或右边的。又是山峦,岩石的或长满刺丛的。大路抬起头来,跟着又跌落下去。仿佛在固执地向我们诉说:当人们说着人世的时候,并不都指的是大街小巷;人们面对着的世界原来也并不总是灯红酒绿的。阳光不仅仅只在林荫道上投下动人的阴影,也火辣辣地烤灸着干渴的土地。夜来了、雨来了的时候,霓虹灯透着柔情蜜意,田野却湿透了,创世纪一般的孤寂……

这样地向前驱驰,再没有什么可指望的。会有一座息烽县城,那是一片青黑的瓦檐,从公路的左边低陷下去,让落在这一隅的人们避风雨。还会有一条乌江,回环的盘山公路使人畏惧。绝壁那儿耸立着一块标语,希望人们一路平安,却显现出人类的颤栗,仿佛那儿才是人的归宿之地。岁月悠悠的,人们一直往城市挪动过去,直到无力再往前走的时候,才留在田土上或山谷里,垒起一道垣墙,或者开出一块坡地……

但是,等息烽县城也好,乌江的盘山道也好,都终于过去了的时候,车却没有直奔遵义。不是要到茅台去吗?茅台酒虽然陈列在舞榭歌台,但茅台却仿佛注定是要远离着市廛的。车来到遵义的前哨,来到马家湾之后,向城市作切近的一瞥,然后就往一旁侧过来,朝左侧里驶下去。

在这一刻,在长久的驱驰之后,已经疲惫了的心会一时间兴奋起来,仿佛这样一来,直抵茅台已经不要多久。

但如果谁有了这样的念头,谁就似乎小觑了茅酒。我们不是觉着已经在山野里穿行了好久好久?但事实上,通往茅台的遥远的途程,在这里才刚好开头。在此之前,那些峥嵘的石壁也好,那些盘旋的山路也好,都还不过是序幕,是前奏。

这一切不久当然就得到证实。开头的一段路,倒有些地平土旷,车是在山峦之间的坝子上驶行。而且还出现了鸭溪、枫香溪——这些瓦檐簇拥的集镇,仿佛就是我们一路来要寻觅的,落在大山里的人生——虽则是狭小了,也偏远了,但一处处的店铺又在这儿临着街,也挂着五颜六色的成衣,一片热闹的光景,好象茅酒也就该酿造在这里。但这显然是错觉,对于黔北的山野来说,茅台和茅台酒还在更高地层次上,要攀越上更高的山脊之后,再跌进大山的心脏里。

果然,山势就渐渐险峻起来。车一直往左往右地盘旋,很快就开始在陡坡上艰难地奔突。路仿佛咽喉一样,从大山的脖颈上穿凿出来,并不像过去的那些路途,稍一挣扎就能翻越过去,博大的天空映衬,前面的坳口就仿佛天门,车跟着就要驶到蓝天里去,人也禁不住把车门拉得紧紧的。

车爬到山脊上,就好象经过了整整一个世纪。可以喘一口气了,是不是呢?但你还来不及喘气,车就开始往下滑落。从车窗里俯视下面的山谷,就象窥望深深的海底。而身下的车轮居然还敢忽左忽右地趱行,在每一个弯道那儿都仿佛要跌进谷底里去。记得我曾经在北方的莫尔道嘎,车在平坦的大兴安岭林区行驶,有一次还翻跌在路边的草丛里,现在只好把自己托付给冥冥之中的主宰,托付给老练的茅酒厂的驾驶员师傅了。不这样还能怎样呢?仿佛酒要不同凡响,山也就得不同凡响,人也就得不同凡响似的……

高山连着深谷,深谷里有一座小桥。等车来到窄窄的桥面上,你就明白这是来到最低点上,人也就仿佛挣脱出来了。但是,就在这个时候,你抬起头来,却发现在前面等候着你的,并不是什么坦途,而是又一座更威严的大山。于是你内心里拥有的一点有限的力量,就一时间被摧毁了。哦,茅台,它究竟还在什么地方?本来,茅台酒那样雍容,就需要有更坚韧的心胸。这时你软弱的内心似乎已经不再抱着什么希望,只好任茅台的师傅又带着你,无可如何地,对崇山峻岭再一次进击。回过头来,就瞥见过来的山路象仙姬善舞的长袖,在莽莽苍穹下舞动。又象绞缠的蟒蛇,在无休无止地追逐。

就这样,在连续翻越过两架大山之后,地势又才缓和过来。田畴出现了,颜色褐红的田畴。人家也出现了,木架的瓦房,依旧带着厢房或牛圈,有时很远,有时就近在路边。你有些惊愕地打量着他们,在翻越过那样的大山之后竟然又见了人的踪迹,这简直好象是奇迹。这时驾驶员同志告诉说仁怀县城已经不远了,也并不使人欣喜。因为几经折腾以后,人似乎已经灰心丧气了,同时似乎也明白了,不,茅台是无从猜测的。而车窗外,日影也愈见偏斜了。差不多一个白天就要过去……

公路上渐渐出现了行人,衣著又仿佛城市一般,色彩也渐渐显得鲜丽。自行车迎面驶过来了,还有一辆摩托是桔红色的。仁怀县城大约真是快到了。但是果然,就在仁怀县城在望,我们也愈见靠近那些汇聚着的房屋的时候,车就又一次地往左面侧过头去,连回顾也不回顾,径直往斜刺里走。仿佛茅台拿定主意要远离市廛,远离街市里熙攘的人生,决心留在高山谷里,直接面对生养我们的大地,然后再与大自然一道把杰作一样的美酒酿造出来,带着人和土地的骄傲,让辛劳的人生多一份醇美的诗意。

路一直滑落下去。只好任它滑落了,我们也不再盼望、猜疑。情知不上天入地,是到不了茅台的。而向晚的风也吹起来了,山野里阴影在散开,虽则还是淡淡地……

“嗨,到了,茅台!”

但差不多就在我完全释然的时候,却听见驾驶员同志突然这样说。仿佛我们领教过一路的神韵之后,茅台也就宽恕和相信了我们。

“是不是?”

我连忙抬起头来,四下里找寻。但我们还在山野里。只见对面一道雄浑而深沉的大山,颜色是朱砂一般的。在大山的下面,那深深跌落下去而又看不见的地方,赤水河大约就流淌在那里……

二、历史一样的马鞍山

茅台酒厂的招待所,是一座两层的青砖的楼房,坐落在马鞍山上,离河谷很远、也很高的地方。往后再来茅台的人们,是不会再住到这楼房里来了。但现在我首先见到的,却还是这幢楼房。也就是这座楼房,一开始便给人历史一样的印象。

第一眼看见这座楼房,我就隐隐地明白了,这还是在黔北的土地上,而不是什么别的地方。我感到我是能了解它的,一缕既亲切而又有些惆怅的思绪,一时间便浮到心上。

这原来肯定不是什么招待所,也不是宿舍,而多半是县一级的重地。现在是沉重而暗淡了,当初则威严而阔气。谁要是不惜屈尊枉顾,在黔北的一座座县城里,都能找到一座座这样的楼房。会让人联想到什么旧址,或者什么故地,保存下来的图片资料一样绰约,牵连着那些过往的风雨。楼房大抵在五十年代初期建造起来。那时候,一届新的政府成立了,事情还由政委主持着,庄稼人也还一律穿着长衫,晚上开会时,则擎着葵花杆剥制的火炬。楼房象一位富足的庄稼人一样厚实,厚厚的楼板,连同带着转角的楼梯,透着乡土的和日子的气息,那是辛劳的,拮据的,风雨如晦的,或者阳光索寞地映照的。站在楼房面前,即觉着正有多少岁月流驶了,同时岁月又还滞留在这里,并没有流驶下去。

“啊,你就住在这一间吧。”

服务员领我上楼梯,走到楼廊尽头,为我打开房门。应该说是一位老人家了,当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服务员,一眼看上去,就是我们这片土地上的一位乡亲。大约五十多岁了吧,脸色黝黑,牙齿发黄,伛偻着身子,不习惯吸卷烟而更习惯吸叶子烟,中山装是深灰色的颜色,领扣规整地扣着,显得拘谨。他对客人的关照,明明还是家居一般的,这就使人如睹故土,几分亲切,又几分叹息。

这也许是书生意气。当我在房间里留下来,兀自检点着行李的时候,就已经禁不住地想: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国特色,如果不象茅台酒一样,又还会像怎样的呢?茅台美酒是世界意义上的,但茅台酒又始终是乡土的。是现代风范上的,又始终是传统而延续的……

现在,我终于来到了茅台,来到这一隅既玄秘卓绝,其实却又亲切熟识的土地上了,是不是呢?

从窗口望出去,还不能见到马鞍山的景观,还只能看见招待所前面的一小片泥地。几株梧桐,“人烟寒桔柚,秋色老梧桐”的那种梧桐,正静静地长在那里。树下一片瓦檐,半排窗户,也散一片乡居的气息。一个家属模样的农村妇女在逗娃娃,鸡在一旁啄着食,一个男人正背着背篓走过去,这景象,是要使人生出“人情似故乡”的情愫来的。但在另一旁,在石梯向下跌落的地方,一个姑娘正婷婷袅袅地往下走,那显得矜持的步履,那夹克衫和健美裤,却又显然地都市化了。刚才来给我送过开水的小伙子,这时也站在石梯那里,神情依旧像乡里的年轻人一样憨实,但用口哨吹出来的却是一曲“我的心上人”,是舞厅里流行的曲子。而紧靠着这青砖的楼房,则停着一排车辆,重车就不用说了,小车即有伏尔加和桑塔拉,还有豪华型的皇冠和尼桑。你不能不觉得,这是一幅投影一般的景象,属于历史的和时代的景象。

但这当然又只是一幅小小的插图。我之所以把它保留在这儿,是因为一座崭新的招待所,就即将在马鞍山竣工了,我把它留在这儿作一种参照。事实上,对于马鞍山的整个景观来说,这楼房缩影出来的图象,又实在是算不得什么的。完全有理由说,当你面对着整个的马鞍山时,就好象面对着我们的一部历史。仿佛茅台酒既然是国粹的,也就不能不透露出我们的整个日子。或许再没有什么别的地方能像茅台这样,能把我们的一切,即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的工作,境况和希望,都这样地浓缩起来,直接地,甚至是有些令人惊骇地,展开在马鞍山上。

那么,现在让我们来窥望一下马鞍山吧!

先设想我们是在高高的太空,透过时而飘忽过去的白云,俯视我们置身的大地。开始我们当然什么也看不清楚,只看见这大地是瘢痕累累的。虽然明知有人和人的日子存留着,却看不清楚他们都怎样地留在哪里。稍微贴近一些之后,就看见绵延的土地。城市实在是微不足道的,至多只是疏落的星星点点,几乎看不见。我们看见的只是土地、土地、土地、山脉、河流和土地。于是你就不难明白,人类最早的,也是最基本的存在样式,不能不是乡土的,不能不是村舍的和农业的。把庄稼种出来,让生存存活和延续下去。至于城市的和工业的,则是一种新的层次,是人类卓绝的努力。 这时候你的目光在大地上移动,在一片崇山峻岭之间,就开始看见赤水河了,它象一条细小的带子,在群山之间蜿蜒。不久河水流到了这样一个地方:左岸,是一座覆盖着红土层的,因此显得浑厚的大山。右岸呢,则是象扇面一样展开的一道斜坡。赤水河在这里也向北流淌了,转了一道大弯。这就是茅台了,左岸的大山是朱砂堡,右岸的斜坡即是马鞍山。

从这一带河谷苍莽的景观判断,正像我们的日子很大程度上还是农业的一样,这儿应该说也都是乡土的和村舍的。从河滩开始的临河的斜坡上,虽然也洒布着房舍,在赤水河拐弯的地方还依稀出来一条小街,却至多只有集市的规模。日子绵延着,人们聚集在这儿繁衍了,正如山乡里常见的景象。只是在更贴近一些,而对马鞍山的斜面仔细察看的时候,我们才渐渐地看出来,这儿虽然也散落着瓦檐和菜畦,却已经不只是那种怡静而悠长的、庄稼人聚族而居的土地。在一片错落杂乱的房舍中,正夹杂着宿舍、仓库和厂房。历史和赤水河一道,绕过崇山峻岭之后,在这儿喧闹地流淌。人们的努力清晰地显现出来,整个马鞍山的斜面都在施工,一片进击的景象。

事情也正是这样。当我们从顶上的青砖楼房里下来,而来到马鞍山上趱行的时候,就再分不清哪儿是乡村、哪儿是厂区;哪儿是酒厂的范围,哪儿是庄稼人的土地;哪儿是厂里的宿舍,哪儿是私人的住宅,哪儿是厂里的商店,哪儿是个体经营的铺子;迎面走过来的,很难说是职工或者农民;汽车和拖拉机运载着的,也分不清是厂里的原煤或者庄稼人的石灰。事实上,茅台酒厂是一座没有围墙,也很难再修起一道围墙的工厂。它象脊梁一样,崛起在这一片村舍的土地上,却又被村舍切割着,咬噬着,渗透着,把历史的进程尖锐地浓缩在这儿,于繁荣和希望之中又呈现出糅杂而艰难的境况,就仿佛我们整个的日子一样。

一条混凝土的大路盘旋着,象带子一样缚住马鞍山,从河滩那儿一直伸延到顶上的招待所。这显然是酒厂修筑起来的。重车和外地来的小轿车,马车和轰然作响的手扶拖拉机,不断地喷着油烟驶过去。大路之外的小路却几乎无处不在,象网一样拉紧着,你甚至可以随便穿过哪一处菜畦。于是踩着褐红的粘土了,完全像歌词写的那样,是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很快小路又换成石级,开始从垣墙跟前穿过去,从猪圈旁边绕过去。人家被烟火熏黑的瓦檐倾斜着,门前种着柚子树,狗吠起来了,鹅也呷呷的。紧接着你抬起头来,就看见单元式的建筑了,砖砌的层楼,阳台上陈放着盆栽的花草。而茅台酒厂新建的招待所也近在跟前,高高地耸立着,纯然是现代风貌。但你也不要以为大小的楼房都是酒厂的产业,远在土坎上,近在大路旁,私家修建的住宅也周到而宽敞,甚至考究而堂皇。所有的土地都分割完毕,紧张地相持着,难分难解的,不容半点退让。工厂支撑着这一片土地,使日子变得缤纷而富有希望。而乡土既依傍着工厂,又以各种各样的方式钳制和吸吮着工厂。赶场的日子到来的时候,庄稼人就把所有的路径都变成通道,照直地从酒库和车间跟前穿过去,到小街上去赶场……

“许多年来我们都没有规划,直到去年,才把规划定下来……”

在刚刚落成的办公楼跟前,面对着不倦地流淌的赤水河,厂长兼党委书记邹开良同志这样对我说。话仿佛是随便的一句,既不悲天悯人也不感慨万千。但显然,一个人纵有千种思虑,万种境遇,一但来到口边,往往又不过一两句似乎很寻常的话而已。和我们曲曲折折地走过来的路途相比,和那些动荡、阴郁而艰难的岁月相比,言语又总是显得苍白的。既然我们都曾经从过往的日子里穿过来,因此不难想见言语的底蕴,也不难揣度他拳拳的心意。日子如果能容我们照直走过去,那自然好极了。但历史往往由不得人规划,我们又怎么能希望一切都那样轻易呢?不是说,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我们的历史似乎就是这样召唤一个人的。

我把这样的意思说出来,邹厂长微微地笑了,却不置可否。这是默然而睿智的微笑,从一九七三年开始,他在这斜坡上已经干了十四年,似乎情知是如此的,于是也无须说出来了。只是稍一停又才说:

“渐渐会好起来的……”

这样说的时候,他又仿佛是在心里映证着什么,或者拿定了什么也无须先说出来的主意。但所谓渐渐显然也难以轻易。仅就马鞍山景观来说,就曾经有过这样的景象:那是在秋天,重阳过后不久,正是酒厂投料的时候,因为招工和征拨土地,条件难以使庄稼人满意,于是三次在大路上垒起石块来,把厂里的通道截断了,一时间把数十辆重车截留在那里,那该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记得一九八五年暮春时节来茅台,这酒厂还没有厂门,年深月久的办公楼也露着裂痕。那末当然了,现在阳光静静地映照,一条盘旋的混凝土路达到又还是通畅的。一道设计新颖的厂门已经兀立着了,一座崭新的办公楼也佇立在这里。而且你瞧,石栏杆下面还立着一对石雕的狮子,据说是安顺赠送的,现在也从从容容地,守在这明亮的阳光里……

三、夜是亘古一般的

如果说在白日里,马鞍山因了它的缤纷和繁忙,向我们展示着崛起的景象,那末到了夜晚,到了夜色笼罩下来的时候,马鞍山则又完全地还原为乡土的。一切似乎都停顿下来了,一切似乎都被夜的黑色综合了。仿佛夜色只属于历史,属于过往的日子,一到夜晚便无边无际地压下来,抹平人们的全部努力。于是这赤水河畔又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依旧是漫长而谧静的,亘古一般的……

也许在往后,在那幢现代风貌的招待所里,透过宽敞的窗口,我们能看清斜坡上的灯火;或者站在多面的朱砂堡上,我们也能眺望半山上人的踪迹;但现在我们还最后地留在这青砖的楼房里,夜色这时候就没有人的消息。山里的夜色本来就又深沉又博大,这时又纷飞着无声的细雨,让人遥想那些永远地逝去的日子里,夜色也就是这样笼罩的。于是人们的心思也就渐渐地渺远起来,禁不住猜想着这一片土地的奥秘。

哦,凭谁问呢?能够醉倒整整一个世界的美酒,人类为自己和天地创造出来的杰作之一,不是酿造在别的什么地方,而刚好酿造在这里!

夜是温暖而潮湿的,一片黝黑之中,仿佛活跃着无数的精灵。你看不见对面雄浑的朱砂堡,也看不见脚下流淌的赤水河,但你又明知它们还在那里屹立着,流淌着。“造化钟神秀”,这诗句是诗人杜甫写下来,用来赞泰山的。但造化钟神秀的地方,又何止泰山呢?事实上,由朱砂堡和马鞍山夹着的一带河谷,就仿佛一樽天然的酒器,赤水河作为酒浆,就汩汩地流淌在杯底。展望贵州高原,海拔高度也在一千米之上。但眼前的河谷地陷下来,海拔只有四百米。炎热,没有风,二月里洼地的豌豆就熟了,到了夏天,气温更高达摄氏四十三度,阳光灼热地烤炙着,到晚间也凉不下来,像一个深藏在大山里的火炉。潮湿,氤氲着看不见的湿气,夜里则纷飞着细雨,仿佛连空气也是粘稠的。似乎早在人们动手酿酒之前,大自然就在这里成年累月地酿造着琼浆玉液。就是这条赤水河,哪怕只往下游一些,离开朱砂堡和马鞍山的峡谷,酒再难这样甘美,也就不会空杯留香。或者不妨假设,像愚公移山里描绘的那样,让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或搬走朱砂堡,或搬走马鞍山,拆除这峡谷的屏障,任高原的风吹过来,酒浆也定然减色……

夜雨这时湿透了梧桐树下的瓦檐,朱砂堡的红色必定更深重了,马鞍山的小路也一片红色的泥泞。这一切现在当然也看不见了,但它们正横陈在这雨夜里。谁知道呢?茅台酒的一片馥郁,兴许就是这深情的红土渲染出来的。白天在酒厂里的扩建工地上,就能看见茅台特有的这种红土,那时它们被翻到地面上来,色泽是那样的嫣红、滋润。一排新的窖池眼看就要成功了,往后糟子就将下窖在这厚厚的红土层里。

身怀绝技的李兴发师傅告诉我,窖池里的泥土,还是以本地的土壤为好。事实上,据地质资料表明,在茅台一带,正发育着一片大约为白垩纪的红色砾岩。沁入赤水河的涓涓细流,都是由这红色的砾岩过滤过的。仿佛大自然不仅安放好朱砂堡和马鞍山火炉,给它升温,降雨,还把水也精心地净化好,再注入谷底。经过精密的科学分析,由红土层浸润过的茅台河水,正是清亮爽口的。无色透明,无臭无味,溶解物少,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成分。大夜弥天,整个的赤水河谷这时都凝滞了,溶解在一片墨黑里,没有一点动静,似乎也没有生机。但这时候,在博大的谧静中,你却似乎觉得土地在吸吮着水分,雨水也正从砾岩中浸透过去。峡谷即便在夜里也还酿造着酒浆,你信不信呢?

而这时候,用来烤酒的红粱也好,用来制曲的小麦也好,也正在这雨夜里无声地生长。外地的高粱,那是糯性的味苦涩,糖分不足,单宁含量过高。茅台红土层生长的高粱则不是这样,它颗粒大,淀粉多,单宁适度,又耐蒸煮,正堪烤醅。至于小麦,则在农历端午前后登场,宜于伏天踩曲,用谷草间隔和覆盖,品温高,是独一无二的高温曲。只是在堆积发酵中,才网罗、筛选和繁殖峡谷的大气中随意存在的微生物,以至岁月悠悠,在茅台的河滩和斜坡上,似乎有芬芳弥漫,精灵飞舞……

你不能不说,眼前这一片被雨夜笼罩的土地,荟集着山川的不可代替的秘密。你完全   可以这样想象,从开辟鸿蒙起始,就不知道有多少酒浆,从泱泱的赤水河里流过去。茅台美酒,是大自然的一种神奇的赐予!

但是很显然,大自然又从来不是慷慨的。朱砂堡不是那样雄浑?它就始终保有着秘密,终年地沉默不语。赤水河也不停留,而是夜以继日地流过去。这马鞍山上,一举足一动步,都是要爬山或下坡的。人和人的日子,从来都并不容易。透过神秘的雾岚,你远远近近看到的,又还是人的业绩。倘使没有人们辛劳的努力,纵有高山深谷,又怎样呢?那样的话,群山不过徒然屹立,赤水河也只是永远空空地流过去……

眺望一下那些坐落在山脊上的人家吧,这时虽然什么也不见,你却明知它们还留在原来的地方,留在这雨夜里。人们是怎样来到这远山深谷里,这一点是永远叫人玄想的。这时候,你就不能不想到生命的艰难,不能不想到生命的强有力。是不是呢?当最先的人们到来的时候,没有村落也没有人迹,只有阳光映照,灌木丛生,洪荒一般的。那么,远方的城市里固然有辉煌的灯火,这山里的日子,也像烟缕一样绵密。又是到了什么时候,我们的哪一位前人又沿着河滩走来,凭着自己的和民族的智慧,就猜透了这赤水河畔的秘密?从那以后,赤水河才不再空空流淌了,而化为美酒,倾注在酒杯里。于是烧房的青烟缭绕,茅台酒香飘万里,一条小街才渐渐伸长起来,斜坡上的人家也才变得稠密。所有这一切都仿佛藏在这无声的雨夜里,牵引着人的长长的思绪。

茅台的“枸酱酒”著称于世。记载说,是在公元的一三五年,那是什么时候呢?那该是楚汉相争刚过不久,是西汉时期,那景象虽令人揣想,却再难寻求。但面对着眼前的一片黑夜,李兴发老师傅叙述的烧房煮酒的情景,却能历历地浮上心头。那是一九四九年前后,仅有“荣和”、“成义”和“恒兴”三家烧房。后来总三家烧房成立茅台酒厂,人数也不过三桌之众。到夜来只有如豆的菜油灯光。有人起来升火了,然后下到河边去挑水。灯光从壁板的缝隙里透出来,栗色马拉着石磨,一圈又一圈地,在漫长的夜里蹭磨。那情景就像我们漫长的日子,慢悠悠的,十分艰难而有些无可如何地,却又逶迤而辛劳地行进……

事情正是这样,那正是我们熟悉的,或者还不难想见的人生。它仿佛从遥远的夜晚里透出来,象年辰久远的灵魂,伴随着夜来的风雨,伴随着赤水河隐隐的潺声。

就在这之中,花开了,花落了,茅台酒的酿造,成功了一套与其他白酒迥异的、独树一帜的工艺。集中投料,多次蒸煮,一年一次轮回,四年以上一个周期。时间愈长酒愈显得酱香突出、优雅细腻。草枯了,人老了,但又辨识了茅酒异香的秘密,是由酱香、窖底和纯甜组成的。日子动荡起来,烽烟又平息下去,栗色马中止在半圈石磨旁,茅台酒也不用粽色的陶土瓶子了,而盛在白玉一般的瓶子里,无论在什么地方,一瞥之下即能辨认出来,温文尔雅而又端庄大方,内涵与外延和谐统一,象征着美好和富裕。浩劫来了,天空一片阴霾,劫数又过去了,草木也有欣欣向荣之意。透过眼前无声的雨霏,依稀车间沿着河滩排开,上上下下的酒库兀立。作坊换成了车间,有了行车和电器仪器。数字也并不总是很枯燥,马鞍山上的建筑群已达十四万平方米,年产八千吨的新车间在扩建,还有新的宿舍和设施崛起……

那个阿·托尔斯泰,在他的《苦难的历程》里,是怎样说的?说岁月会消失,战争会停息,喧哗也会沉寂下去。留下来的是什么呢,还是人的业绩。为了这一片土地上的人们的始终不懈的努力,所有的人们都一再举起双手来,对他们感谢和勉励。巴拿马赛会奖,“金桂叶”奖,“亚洲之星”奖,国际食品博展会金牌奖,茅台酒出口广告国际金奖,这是来自世界的。蝉联四届全国名酒之冠,国家最高质量金质奖和酒类大赛金杯奖,这是来自国家和民族的。作为人凭借大自然创造出来的杰作,它是乡土的,又是世界的,是经济的,又是文化的;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是商品的,又是诗美的。它以它完美的芬芳慰藉着人生,显示着人类的智慧和劳动,人类的向往和能力……

那么,把茅台美酒酿造出来的人们,现在就近在身边,在这马鞍山上,在这雨夜里。那些在这片土地上劳作过而又逝去了的人们,我们是永远地见不到了。而眼下还辛劳着的人们,我们则还来得及!不久黎明到来的时候,就让我们再沿着马鞍山上的小路走过去……

要是有可能的话,我们希望能一一地问候大家。当我们略为深入地来考察人是怎样凭借着自然而进行创造的时候,就会发现我们不得不依赖传统的积累,同时又不得不依赖科学和实验。而人类从来也不是单个地面对着自然,而是连接成一个能作出反应的内结构,然后再作用于大自然这个外结构的。我们会见到好些人。但作为他们的代表,我们不能不尤其要见一见李兴发师傅。他身怀绝技,这已是有口皆碑。也不能不见——季克良同志,他是长久留在这峡谷里的发酵专业的毕业生。还不能不见——邹开良同志,许多年来,正是他把人们连接在一起。他们曾经是厂长或副厂长,书记或副书记,工程师或总工程师,但同样地,他们又曾经是农民、工人,还干过别的事情。职分在这里显然并不说明什么,也显然并不要紧。我们无宁是把他们作为生活和工作在这一块土地上的人,然后见到他们……


作者:何士光

民间传说
蝶引佳泉酿美酒

很久久以前,茅台只是一个荒凉的小山村。村子束头有一问简陋的茅屋,里面住着一位姓陈的年轻生意人,性格粗犷,为人正直,心胸坦荡,经常周济穷人,乡亲们称他是陈大哥。

一天,陈大哥从外地回家途中,在村口遇上骤雨,只见一只奇丽的蝴蝶被暴雨冲陷在泥淖里。奄奄一息。陈大哥顿起恻隐之心,跑上前去将蝴蝶轻轻捧起,擦去身上的泥浆,小心翼翼地放在一个暴雨冲刷不到的树洞里。几天后陈大哥外出收账,刚出村头,只见一对蝴蝶远远飞来,围着他翩翩起舞。陈大哥先是十分诧异,随即发现其中一只是前几天救过的那只。霎时间,一只蝴蝶飞开了,那只奇异的仍在他面前起落盘旋。一会儿,飞去的那只又飞回来绕着他上下翻飞。陈大可心中纳闷,这蝴蝶是不是要告诉我什么?

“蝴蝶啊,你如果是要告诉我什么,你们就一起向前飞,我会跟着你们的。如果你们是来感谢我,我也知道了,你们就向天上飞去吧。”话音刚落,两只蝴蝶就展翅向前慢慢飞去,引导陈人哥走向一条人迹罕至的小道。小道尽头,淡淡的幽香随风飘来,一股清泉从石洞涌出,汇成一湾小溪,挡住了他的去路。清泉周围芳草如茵,鸟声婉转,微风吹过,垂柳摇曳,轻佛水面,就像姑娘们在泉边飘洗秀美的散发。洞口那股清泉泛起的水花,好像无数颗流转的珍珠,陈大哥被眼前这澄澈的清泉迷住了。他慢慢蹲下身子,掏出手帕,将手擦了擦,捧起泉水,端到口边,便有一股芳香沁人心脾。他伸舌头一尝,清甜润喉,只觉得全身脉胳皆通,舒畅异常。

陈大哥是生意人,又是个遍尝醇酒的行家,他灵机一动,便想到如用这泉水酿酒,一定是世间佳品,不如收起这小本生意,改以酿酒为业。这时,两只蝴蝶已不知去向,他才大大悟出两只蝴蝶引他来这里的真正用意。

后来,陈大哥就在这泉边设酒房酿酒。果然,用这泉水酿出来的酒醇香馥郁,

绵甜爽口,远近闻名。过往客商喝后无不交口称赞。茅台村出好酒的消息,就越传越远了。很多本不经过茅台的商旅,为了领略陈家美酒,不惜绕道几十里也要来茅台村。来往的人多了,茅台村也就随之繁荣起来了。

为了满足越来越多的客人和酒商的需要,陈大哥就在泉边新建了一问烧房,扩大生产。在烧房两边的山墙上,特意让工匠塑造了两只栩栩如生的蝴蝶,以此感谢他们的指引之情。

新建的烧房紧靠泉边的几棵大杨柳树,人们就把这里称做杨柳湾。最早的茅台酒就诞生在杨柳湾。

黄龙醉饮毁佳泉

  自从蝶指佳泉,陈大哥在杨柳湾建立起烧房酿酒,使茅台这一荒凉的小村变得繁荣起来后,光阴荏冉,转眼又过了几个春秋。

  有一年夏天,茅台村下了一场百年未遇的大雨,一连三天三夜,暴雨过后,从远远的上游驶来一叶扁舟,船家轻摇小桨,起落于奔腾的洪水中,沿河两岸的人们无不为船家娴熟的技巧和惊人的胆魄暗暗叫好。倾刻问小船在河东岸停靠下来,人们才看清那船家一张黄亮的脸堂,身着黄色衣衫,只见他将小船系在岸边的树上,径向村中走去。那船家在村口向一村民间道:“大哥,我在河中行舟,闻到一股从岸上飘来的醉人的香气,请问此地可有奇花异草,香气如此沁人心脾?”村民答道:“客官,此地没有奇花异草,你所说的沁人心脾的芳香,乃是来自本地杨柳湾陈老板所酿制的美酒,此酒真是雨过开瓶十里香啊!客官如有兴致,何不顺路前往杨柳湾酒店品尝?”

  黄脸船家向村民作揖告别,顺著路向杨柳湾走去。
  “美酒,美酒!真赛得过天上的王母琼浆。掌柜的,快给我再来几碗!”在杨柳湾酒店,黄脸船家,连喝了九碗之后,还在叫酒店的掌柜再送酒来。陈掌柜相劝道:“客官,不是在下的不让你喝,本店所产之酒,均系佳泉所酿,味道醇和,但喝多了,仍要醉人,平常量大者,最多也不过三五碗就醉倒如泥,而今,客官的豪饮已大大超过常人,更不用说酒后你还要在洪水中划浆行舟”。黄脸船家拿出一锭白花花的银子说道:“掌柜的,喝这点酒算啥?不说你这小小的溪沟,就是那波浪齐天的大洋大海,我也要乘风破浪,戏耍其问,你莫不是怕我开不起你的酒钱怎的?只管打酒来便是,少操闲心”。陈掌柜说:“既是客官执意如此,那就听从尊意了。”

  黄脸船家在柜外一口气喝了九坛又九碗美酒,渐渐地,两眼朦朧,站立不稳,

  黄脸转红,有如泉砂色,飘飘然,大有醉意。“渴呀!渴呀!喝呀!”他嘴里喊著,踉踉跄跄地跑出酒店……。

  剎那问,平地起了一阵狂风,吹得人睁不开眼。狂风过后,酒店已不见黄脸船家,只有一条硕大的红龙,横卧在地,龙头伸向石洞口在狂饮泉水。少时,又见那红龙将巨尾一甩,一躬身,腾起身子,挟起一股巨石流砂,向河边飞去。紧接著,杨柳湾响起一阵震天巨响,响声过后,飞石扬沙,山崩地裂。这一切过去之后,溪边芳草枯萎,树折花残,淙淙泉水,从此断流。

  那红龙飞到河边,似乎醉意正浓,便横卧下来,酣然入睡。而河水却陡然涨起,淹没大地。

  几天过后,洪水消退了,那红龙还在熟睡中。时光一天天流失,那巨龙的骨肉,逐渐化成了红色的泥土,辅陈在赤水河畔。而龙血则化为条条小溪,夹著红色泥沙,流进河里,清澈透明的赤水河,从此变成了赭石色。自从黄龙醉饮杨柳湾,山岩崩倒水断流之石,杨柳湾已失去当年那迷的风采,变成一片旷野。而陈掌柜的烧房也因佳泉的断流而酿不出美酒,生意萧条。竟至倒闭。茅台村不产美酒,客商也就改行他道了。繁荣的茅台村,又回到了那荒凉冷落的模样。

仙女临河赐酒香

有一年除夕,气候宜人的茅台村破便下了一场鹅毛人雪,一时间,北风呼啸,雪花纷飞,气温骤降。村里村外!见不到一个行人,人们都躲到家里围着火炉子取暖去了。傍晚,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妪步履蹒跚地走进村口,这老妪衣衫褴褛,面容憔悴,提着一只破竹篮,一看便知是行乞的。她进村后,朝着街口的一户人家走去,伸出抖颤的右手敲门。开门的是个憨厚的后生,这小子见这陌生的老人气息奄奄地靠着门框,便急忙扶进屋里,让她在火炉边取暖,又立即到厨房里忙起来。等那老妪步履蹒跚过来时,主人已为她端上一碗香喷喷的白米饭,还有一杯家酿的甜米酒。老妪毫不客气地吃喝起来……晚上,年轻的主人将家里仅有的一张床铺收拾停当,服待老妪睡觉,自已则守着炉了过夜。夜深了屋外寒风怒号,雪越下越大,听着老人均匀的鼾声,年轻人宽慰地笑子。倦意袭来,他也进入了梦乡。大梦中,他见一位美丽的姑娘,身着五彩羽衣,乘风飘飘而来,端庄地站在他面前。姑娘举着一只银光闪闪的三角酒杯,引导他来到赤水河边。姑娘将酒杯高高地举起,手腕一倾斜,只见一杯晶莹的酒液洒入河里。接着轻舒彩袖,往河上一划小伙子顿时闻到一阵阵浓郁的醇香。姑娘此时才笑盈盈地告诉他:“好心人,要记住,年年九月九,下河挑水酿美酒。饮用洗浴,健康长寿。灌溉农田,五谷丰收。”说完,踏着彩云,冉冉升空而去。

小伙子惊醒来,天已在亮,户外的风声已停息,阳光耀眼。他出门一看,积雪尽消,往年浑浊翻滚的赤水河,已变得清澈透明,缓缓向前流去。他惊奇地回到屋里想把老人叫醒,告诉她眼前发生的变化,一看床止的被子整整齐齐,老妪已不知去向,只有酒香向他袭来,一如梦中。小伙子顿时明白了,他迫不及待地将遇仙女之事告诉乡亲们。从此以后,乡亲们奋力劳作,粮食年年丰收,大家的生活越过越好。每年到九月初九,浑浊的赤河水马上变得清澈纯净,乡民们按照仙女的嘱咐,从河里挑水酿酒。终于酿出了芳香的茅台酒。从此前来喝酒买酒的人越来越多,茅台村又繁荣起来了。

美丽茅台
办公大楼


国酒茅台


魅力茅台

艳阳

黄昏

夜色

酿酒车间


技术中心
棋盘、树根


电视、电影等
《茅酒师漂流记》

电视连续剧《茅酒师漂流记》

由贵州电视台摄制的电视连续剧《茅酒师漂流记》系邓振球、毕克编制。周高廉、邹开良任顾问。贵州省茅台酒厂协助拍摄故事叙述在偏僻的茅台镇,青年酒师郑醇和他的义妹秀姑一起,亲手酿出郑家茅台酒。当时省城的富豪夏华明,怀着实业救国的愿望到茅台镇,计划开设酒房:

他们会见之后,携手合作,共同在镇上酿造美酒,促进酒业的发展。茅台镇长李尚廉见人发财致富,心怀不满,进行干扰破坏,由此引起—场正义与邪恶,生存与死亡的斗争。

《悠悠赤水河》

电视连续剧《悠悠赤水河》

10集电视连续剧《悠悠赤水河》,由贵州茅台酒厂和上海电影制片厂影视美术部合作摄制。编剧王蔚华、王黔生,总导演白沉,导演胡立德、陈禅。全集从周恩来总理在灯火辉煌的人民大会堂用茅台酒招待外宾开始,描写清光绪末年,地瘠民贫的贵州省仁怀县茅台镇,昌铭酒师的秘宗茅台酒久负盛名,地方商贾欲以此发财;达官贵人欲以此献媚朝廷;洋传教士欲盗取酒种,以称雄世界。昌铭酒师最后被逼火烧酒房,自焚而尽。其女巧妹,漂泊天涯,受尽磨难;封建官僚,灯红酒绿,奢侈腐败。洋传教士道貌岸然,男盗女娼,……反映了“茅台”人的恩恩怨怨,茅台酒魂系五洲的风风雨雨,茅台镇的历史沧桑。故事情节曲折,有明争,有暗斗,有爱情,有讥讽,有火,有血,有泪,引人入胜,观众在全剧中,有亲临其境的感受。

《在神秘的茅台》

书籍《在神秘的茅台》

《在神秘的茅台》一书,是作家何士光有感于“茅台酒那甘冽爽口。醇正馨香的玉液,以其神秘的力量,征服了近百年来的中外美食家,而誉满全球”,于1988年推出的一部力作。这本书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散文的方式,细腻的笔触,回顾了茅台人世世代代的生活和劳作。着重叙述了当代国酒的酿造者们的劳动、生活,揭示了他们的道德、价值观念。风格极其沉郁凝重。

《茅酒飘香》

话剧《茅酒飘香》

黔东南州话剧团1983年组织力量编写并演出话剧《茅酒飘香》。这部方言话剧选取了几个酒厂的人物作原型,围绕“为国酒生产的人们”这一主旨,显示出茅台酒的生产与科研的粗线条,并说明国酒工人中也存在落后转先进等问题。浓墨重彩,刻画出茅台酒厂人们的开拓,人们的贡献,人们的前进和人们的境界及一些曲折变化过程。全剧的中心思想是,茅台美酒的飘香天下是来之不易的。

酒厂推荐
  • 泸州羽丰酒业有限公司
  • 安徽迎驾贡酒股份有限公司
  • 衡水源沣酒业酿造有限公司
  • 江苏南通颐生酒业有限公司
  • 山东沂蒙老区酒业有限公司
  • 内蒙古裕井烧坊酒业
  • 江西章贡酒业有限责任公司
  • 山东齐鲁王酒业有限公司
  • 四川宜宾竹海酒业有限公司
  • 湖北枝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 贵州小糊涂仙酒业有限公司
  • 赊店老酒股份有限公司
  • 江西唐伯虎酒业有限公司
  • 郑州正九酒业有限公司
  • 哈尔滨龙江陈酒业有限公司
  • 山东蒙山酿酒有限公司
  • 劲牌有限公司
  • 甘肃金徽酒业有限责任公司
  • 黑龙江北大荒酿酒集团
  • 上海市金枫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 泸州羽丰酒业有限公司
  • 安徽迎驾贡酒股份有限公司
  • 衡水源沣酒业酿造有限公司
  • 江苏南通颐生酒业有限公司
  • 山东沂蒙老区酒业有限公司
  • 内蒙古裕井烧坊酒业
  • 江西章贡酒业有限责任公司
  • 山东齐鲁王酒业有限公司
  • 四川宜宾竹海酒业有限公司
  • 湖北枝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 贵州小糊涂仙酒业有限公司
  • 赊店老酒股份有限公司
  • 江西唐伯虎酒业有限公司
  • 郑州正九酒业有限公司
  • 哈尔滨龙江陈酒业有限公司
  • 山东蒙山酿酒有限公司
  • 劲牌有限公司
  • 甘肃金徽酒业有限责任公司
  • 黑龙江北大荒酿酒集团
  • 上海市金枫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 泸州羽丰酒业有限公司
  • 安徽迎驾贡酒股份有限公司
  • 衡水源沣酒业酿造有限公司
  • 江苏南通颐生酒业有限公司
  • 山东沂蒙老区酒业有限公司
  • 内蒙古裕井烧坊酒业
  • 江西章贡酒业有限责任公司
  • 山东齐鲁王酒业有限公司
  • 四川宜宾竹海酒业有限公司
  • 湖北枝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 贵州小糊涂仙酒业有限公司
  • 赊店老酒股份有限公司
  • 江西唐伯虎酒业有限公司
  • 郑州正九酒业有限公司
  • 哈尔滨龙江陈酒业有限公司
  • 山东蒙山酿酒有限公司
  • 劲牌有限公司
  • 甘肃金徽酒业有限责任公司
  • 黑龙江北大荒酿酒集团
  • 上海市金枫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功臣
  • 师生情 六十载 ——记“酒界泰斗”秦含章与学生高景炎、季克良
    师生情 六十载 ——记“酒界泰斗”秦含章与学生高景炎、季克良

    “学冠中西奠基人,尊为泰斗著等身。科研实践强国粹,修

  • 谢明
    谢明

    谢明-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 刘鹏
    刘鹏

    刘鹏,男,1979年出生于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毕业于

  • 曾宇_推广功臣
    曾宇_推广功臣

    曾宇,男,1977年出生于江西丰城市,毕业于长沙理工

  • 潘港文_领军功臣
    潘港文_领军功臣

    潘港文,广州市润醇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1988年出生

  • 牛小维_推广功臣
    牛小维_推广功臣

    牛小维,山西人,陈年老酒收藏界人称“山西乐道牛”,国

  • 周庆伍_品酒功臣
    周庆伍_品酒功臣

    周庆伍,男,1973年4月出生,高级工程师、高级酿酒

  • 周新虎_酿酒功臣
    周新虎_酿酒功臣

    周新虎,男,1962年8月出生,研究生学历,中国白酒

  • 钟方达_品酒功臣
    钟方达_品酒功臣

    钟方达,男,1965年10月生,1984年7月参加工

  • 吴建峰_酿酒功臣
    吴建峰_酿酒功臣

    吴建峰,男,1966年7月出生,现任江苏今世缘股份有

  • 樊伟_酿酒功臣
    樊伟_酿酒功臣

    樊伟,男,1959年12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任

  • 郭营新_酿酒功臣
    郭营新_酿酒功臣

    郭营新,男,1939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

  • 莫耀清_酿酒功臣
    莫耀清_酿酒功臣

    莫耀清,男,1940年1月出生。1966年毕业于无锡

  • 耿兆林_酿酒功臣
    耿兆林_酿酒功臣

    耿兆林,男,1942年12日出生于北京市,中国共产党

  • 范仲仁_酿酒功臣
    范仲仁_酿酒功臣

    范仲仁,男,汉族,1935年7月出生,湖北人,高级工

  • 范长秀_酿酒功臣
    范长秀_酿酒功臣

    范长秀,1964年生于山西忻州市。2000年被选为中

  • 陈靖显_领军功臣
    陈靖显_领军功臣

    陈靖显,汉族,男,浙江绍兴人,1937年4月出生,大

  • 刘崇明_酿酒功臣
    刘崇明_酿酒功臣

    刘崇明,江西龙南县人,汉族,高级工程师。1943年3

  • 庄守义_酿酒功臣
    庄守义_酿酒功臣

    庄守义,男,1935年7月26日出生,大专学历,高级

  • 方志强_品酒功臣
    方志强_品酒功臣

    方志强,男,1967年10月出生,本科学历,工程师,

  • 王琦_领军功臣
    王琦_领军功臣

    王琦,1962年9月出生,硕士研究生,教授级高工,中

  • 魏继武_领军功臣
    魏继武_领军功臣

    魏继武,汉族,1956年6月出生于甘肃省会宁县(甘肃

  • 蔡晓勤_领军功臣
    蔡晓勤_领军功臣

    蔡晓勤,女,1954年8月出生,汉族,高级会计师,党

  • 蔡宏柱_领军功臣
    蔡宏柱_领军功臣

    蔡宏柱,男,汉,1951年10月27日出生,中共党员

  • 缪如焕_领军功臣
    缪如焕_领军功臣

    缪如焕,男,1945年11月生于河北省承德县;196

  • 廖昶_领军功臣
    廖昶_领军功臣

    廖昶,男,汉族,1966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清华大

  • 蒋红星_领军功臣
    蒋红星_领军功臣

    蒋红星,男,1963年1月出生,大学本科,中共党员,

  • 董耀_销售功臣
    董耀_销售功臣

    董耀,男,1954年6月出生,大专学历,汉族。董耀笑

  • 程汉川_领军功臣
    程汉川_领军功臣

    程汉川,惠安县人,生于1953年5月,高级经济师。福

  • 喻德鱼_领军功臣
    喻德鱼_领军功臣

    喻德鱼,男,1955年10月出生,现任陕西西凤酒股份

更多>>百科精选
  • 贵州茅台酒为什么可以喝出健康来?
  • 建国以后茅台酒度数的变化史
  • 老酒收藏爱好者入门选择收藏品种的要点
  • 茅台是中国的“奢侈品”吗?
  • 中国酒文化故事 周总理宴请陈毅、贺龙
  • “生态白酒”的产生背景
  • 中国白酒的“五官九觉”
  • 茅台悠蜜酒的成功策略:先市场后产品
  • 赤水河流域酒文化旅游应如何做到“特色”开发?
  • 赤水河流域酒文化旅游资源
去逛逛>>商城热卖
我要加入>>茅台经销商
省:
市:
县/区:

酒志网客服热线:13949020132 老酒回收联系:13462399009  QQ群:酒志网会员交流群 酒水代理交流群
酒志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2024 备案号:豫ICP备16020934号-2 ICP证:豫B2-20213045
中国酒志网集名酒收藏,老酒回收投资交易及白酒文化知识门户网,提供国内最全的酒类资讯及陈年老酒和名酒收藏价格查询
提供专业的陈年老酒及老酒在线拍卖交易和免费真伪鉴定服务,汇聚国内一线白酒品牌。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假酒.过期酒.劣质酒等产品信息  


新浪微博

安卓客户端

豫公网安备 41070202000428号